让瑶族文化薪火相传——XX县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民侨外委的要求和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安排,今年三月以来,县人大民侨外委会同县委统战部(民宗局)对我县瑶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瑶族溯源
XX县瑶族属于盘瑶,按居住地域划分属于“过山瑶”,通称“盘瑶”。瑶族是山地民族,依山而居,邻水为畔,各地方瑶族其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基本相同,语言相通,说“棉”语,始祖为盘王。
XX瑶族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始入XX九疑山。先后进入XX的瑶族主要来源于三支。一支于西汉时期,由黄河流域越江南下,进入江南地区,始称南蛮。另一支是东支瑶人。据《评皇卷牒》记载,东支瑶人从江浙向西迁至湖南,一部分移居XX九疑大、小紫金山。再一支是西支瑶人。据《千家峒古书》载,这支瑶人从江西太和迁至湖南,进入道州后,被州官赶杀,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有一半转回九疑山,有一半过了永明地界。明清时期,XX九疑山、棉花坪、桐木漯、五龙山等山区已成为我县瑶族的主要聚居地。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瑶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XX县现辖九疑山、棉花坪、桐木漯、五龙山四个瑶族乡,湾井镇的大屋地村、中和镇西江源村和杨柳田村、柏家坪镇唐家漯村、鲤溪镇雷家源村等五个散居瑶族村以及水市镇游鱼井、柏家坪镇羊古脑自然村等瑶族村民小组。全县现共有瑶族人口近3.2万人。
二、XX县瑶族文化的特点
瑶族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瑶文化。瑶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瑶族先辈们历经苦难与辉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瑶族人民的“根”和“魂”。XX县瑶族文化内容丰富,生活习俗别具一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
(一)建筑文化。瑶族以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木板房及土墙楼为主。吊脚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客堂、卧室和走廊,下层做猪、牛等牲畜棚和堆放生产农具或杂物。木板房及土墙楼一般是“四封三间”两边飘杉(附楼),现保存完整的木楼在牛亚岭、紫荆、上毛漯、上庄源、茶坪源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