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
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一、上半年目标任务完成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一)文艺精品创作不断加强
1.《文化精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修订工作。已完成《文化精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的修订。完成对2018年扶持项目验收及剩余扶持资金的申请。
2.向自治区推荐2019年全国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视听音乐会《敖包相会的地方》和科尔沁蒙古剧《安代传奇》。
3.《通辽史》编制工作。《通辽史》编撰进程有序进行中,资料搜集已告一段落,下一步将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4.科尔沁文化丛书编纂。《蒙医正骨卷》稿子铺已基本完成,于6月初交初稿。《名人卷》稿子铺已基本完成,6月底交初稿。《非遗卷》正在修改中。《传说卷》正向各旗县征集稿件中,每个旗县已设专人负责,专人翻译。
5.统计全市乌兰牧骑队员学历,建立学历数据库,推荐参加国家及自治区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已推荐乌兰牧骑队长、队员共计21人参加国家、自治区组织的国有文艺院团长、舞台技术、小戏小品表演人才培训班。
6.开展全区《乌兰牧骑研究》专题调研。访谈队长、老队员、编创人员57人、采录影像资料1.5TB(50余小时)、照片3000余张、征集艺术档案20余件。
7.积极部署全区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月活动。全市9支专业艺术团体积极响应,以六进惠民演出形式充分展示乌兰牧骑的六项职能。其中,科左后旗与额济纳旗乌兰牧骑在科左后旗南巴嘎查交流演出活动,由于组织到位,受到当地农牧民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演出信息被推送到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
8.继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及乌兰牧骑“六进”惠民演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各专业艺术团体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演出450余场次,已完成全年演出任务的50%,并与当地司法、科技、教育、农牧业等部门合作,完成扫黑除恶主题宣传晚会20余场,发放科普宣传单(册)2000余份。
9.组织完成安达组合惠民演出暨查干乐队、双合尔组合汇报演出及向安达组合拜师仪式。7月18日,大型诗歌音乐舞蹈史诗《诗韵科尔沁》在辽河剧院隆重上演。
(二)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10.截止目前,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230场,完成全市民间艺术团送演出下基层演出2000场。赴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和开鲁县等三个旗县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举办全市文化馆馆长和业务骨干培训班。组织人员参加“舞动北疆”全区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其中参赛节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荣获第三名和优秀组织奖。通辽市图书馆获“五星级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11.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有序推进。2018年已投入资金200万元完成旅游标识系统招投标工作,目前已进入标识牌设计制作阶段,待完成定点工作后施工安装。2019年计划投入200万元,目前已进入招投标筹备阶段。
12.厕所革命工作。完成2015—2018年“厕所革命”实地自查工作。配合自治区第三方验收组完成2018年通辽市“厕所革命”64个厕所的验收工作。
13.交通标识系统。现已和市路政大队、各旗县路政大队、高路公司完成前期对接。完成旅游景区指示牌点位信息的统计工作(全市范围内预计安装343块指示牌,后期实地勘测后会有所删减)。与高路公司、市交通局路政大队等部门进行了前期对接,二家单位同意安排专人负责点位信息的勘测工作。
14.完善上报通辽市全域智慧旅游项目建设运营方案。
(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扎实推进
15.市博物馆改造工程。已于5月6日完成建筑改造设计项目招标。目前正在图纸设计阶段,6月底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施工招标。市博物馆已于6月1日正式闭馆。
16.举办通辽地区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考古论坛。已沟通自治区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协助论坛事宜。对接吉林大学,开好前期研讨会。6月29日,召开“通辽地区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考古论坛”的前期研讨会。计划9月份召开“通辽地区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考古论坛”。
17.哈民遗址考古公园。编制完成哈民遗址保护规划和哈民遗址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正在上报自治区文物局审核。国保申报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初审,下一步通过国家文物局终审。
18.通过自治区文物局审核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积极推进奈曼蒙古王府“三防”工程、库伦旗寿因寺大殿维修及“三防”工程、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