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的水生态文明实践——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2020)
|
“两山”理念的水生态文明实践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2020)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人民智库课题组
2020-10-27
江河湖泊保护治理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各地水利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统筹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持续提升水域、岸线空间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水利风景区集“资源、生态、工程、文化”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是建设幸福河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带动生态旅游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生态效应,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扮演着积极角色。通过对河湖水域及其岸线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在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互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各地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情况和发展成效,梳理总结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发展各方面实践探索,更好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人民智库“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对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水利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并在东、中、西部选取水库、城市河湖、自然河湖等不同功能典型景区开展现场调研和线上调研,系统总结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经验,对进一步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提质增效提出对策建议。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目前,全国已有87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000多个水利风景区达到省级标准,遍布七大流域,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年来,水利风景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综合协调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水利工程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与整体提升,塑造了优质水利生态产品形象,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调查的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
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是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必须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政府规定的要求,明确主体功能、确定目标任务,维护河湖美丽健康,保证可持续发展。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水利风景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有条件的水利风景区应该按照高水准要求,走高品质发展之路,在更高水平上保障水利基本职能的实现,有序扩展自身的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能够满足和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设施和生态产品。实践上,各地水利风景区要因地制宜,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适应群众需要,树立好发展导向,找准新定位,着力打造精品水利风景区。
当前,各地水利风景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利改革发展要求,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展示水科普、弘扬水文化、发展水利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也在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管理上做出诸多创新探索。围绕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实践及其深层次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对进一步明确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素与关键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事业创新发展,对因应新形势新挑战,迎难而上做好各方面工作,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此,人民智库成立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