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裕安区生态环境分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汇报材料
|
关于裕安区生态环境分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8-04
信息来源:裕安区生态环境分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区生态环境分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关系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须是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一手抓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深度治理,有效减少企业污染排放,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另一方面,我们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态建设,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从短期看,加强环境保护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并非源于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而是源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储备不足、推动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如果环保问题不解决,过不了环境保护这道关,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坚持在环保科学管控、绿色调度上下功夫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对照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严禁新增钢铁、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推进高新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减少工业集聚区污染。
二是项目审批坚持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以新带老”,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准突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执行“六个不批”,制定了《关于我局执行<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时效的暂行规定>的公告》《六安市裕安区生态环境分局关于报送环评报告相关附件要求》并网上公示,提高了环评审批效率,另外,结合“四送一服”工作开展,倾听企业环保诉求,及时帮助解决环保问题,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产业,截止目前已建成商
业光伏电站80MW,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电厂一处。皖西羽绒等5个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运行并产生实际效益。推荐恒源机械申报2019年度省级绿色工厂示范企业。
四是完善设施、提升治理能力。累计投入水环境治理资金1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快速强化,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建成乡镇所在地和园区污水处理厂19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新建污水管网123公里,疏浚污水管网40多公里。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200多个,治污作用有效发挥。
三、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逐个排查全区建设工地,要求扬尘防治做到“七个百分百”,有效降低了道路扬尘。全面取缔了城区茶水炉、经营性炉灶等燃煤设施,共收缴煤球炉326个,清理散煤近2000余个。督促餐饮单位安装并按时清洗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根据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结合2018、2019年新投产的项目对辖区内的所有排污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完成了65家“散乱污”企业的整改,为合法规范生产经营的企业腾出了生态环境容量和市场容量。
2019年投入资金700万,完成了徐集镇全红村、梁集村等35个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今年选择石板冲乡和韩摆渡镇作为试点整体推进,从目前情况看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围绕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出台专项整改方案,实行挂图作业、挂账销号、定期督导、逐项督办的方式推进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及“回头看”进驻安徽期间,收到19批33.5件交办件,全部办结销号。实施“23+N”突出环境问题和生态区域违法建设整治,通过专班推进、高频调度,涉及我区“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87件,生态区域违法建设问题175件均完成整改。2019年省环保督察交办我区群众举报信访件115.5件,现已完成整改.5件,剩余正在积极推进中。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的开展,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我区PM2.5年均浓度40.1微克/立方米(考核目标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在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