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
沅陵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沅陵县财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立足地理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一、基本县情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全县辖21个乡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有369个行政村、35个社区,共67万人,是中部地区县域面积最大的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过半县、边远山区县、五强溪库区移民大县,集老、少、边、库于一体。全县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属典型山区农业大县。2015年以来,全县GDP总量由143.57亿元增长到177.26亿元,净增33.69亿元,年均增长6.7%;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到13.65亿元,年均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042元增长到11673元,净增4631元,年均增长10.6%;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由6.22亿元增长到9.12亿元,净增2.9亿元,年均增长10.1%。
二、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6年以来,沅陵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以推进脱贫攻坚为契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整合资金资源,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财政支农资金57.9亿元用于实施农村精准扶贫、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支持粮食生产、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支持和发展茶叶、油茶、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等特色支柱产业,取得了突出成效。
1.围绕贫困人口脱贫,着力保障精准扶贫。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沅陵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坚持“六个统一”原则,累计整合了中央20项、省级19项、市、县级部分专项财政涉农资金共20.55亿元用于精准扶贫,重点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实现了涉农资金由以前的零碎敲打向统筹整合使用,分散使用向集中投放的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集聚效应得到有效发挥,确保涉农资金高效使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15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113335人全部脱贫的目标,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的25.54%下降为0,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2.围绕农民增产增收,着力发展农业产业。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统合能力。近年来,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6769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9.7738万亩,整修山塘69口、新建溪坝19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350亩,修建产业路、机耕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统合能力,发展粮食生产。二是支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14年以来,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8603万元,直接受益81400户次283967人次。2020年以来,沅陵县采取产业奖补、委托帮扶、资产收益等措施,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实现产业增收。特别是对过来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网箱上岸退养贫困户转产、特种养殖项目转产等困难和问题,认真“回头看”,抓整改、找出路、想办法,给予优惠政策,巩固贫困户产业扶贫收入。2020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7149万元,其中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2649万元,带动金融资金投入7800万元元,企业及社会投入资金1670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创业带头人带动更多贫困农户致富,与贫困农户建立长期的利益联结机制;村村成立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为贫困农户创造长期收益。三是发展农业产业经营。近年来,沅陵财政着力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大户联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方式进行规范运作,辐射带动各类专业户、贫困户,探索了山林田土资源租赁、扶贫到户资金入股、参与劳务用工收入、电商合作消费扶贫、金融互助产业分红、农家乐协会旅游合作等六种利益联结方式。村村开设了电商服务平台。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483家,农村快递物流企业22家,注册电商企业25家,网店、微店78家,新增电商扶贫小店220家,村级电商服务站77个,广泛宣传推介贫困村、贫困户的农业产品,全年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4500万元,2020年年人均增收5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