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调研报告: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   
调研报告: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党的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人,现辖11个行政区,有基层党组织2.8万多个,党员65.8万多名。城市党建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如何搞好这样超大城市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我们联系广州市的实际,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广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逐步探索出超大城市基层党建“五化五同步”新模式。 (一)坚持区域化管理,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近年来,广州着力构建多层次、复合化、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完善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设置,对所在区域党组织实施区域化管理,强化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街道“大党工委”制,吸纳辖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街道党工委担任兼职委员。社区“大党委”制,与驻区单位实现事务共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通过广泛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街道、社区、“两新”组织之间的“结对共建”活动,建立了党员教育联管、思想工作联做、普法教育联抓、社会治安联防、公共设施联造、困难群众联帮、社区环境联治、社区文化联办、社区文明联创、和谐社区联建的“十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各级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坚持网格化覆盖,实现传统与新兴领域党建同步。广州将基层党建工作网格化和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同步推进,探索推行“支部建在楼宇上”“支部建在网格上”,每个网格建立党小组(支部),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楼、楼进格、格进社区”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个“神经末梢”,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互促互进。 (三)坚持智慧化联通,实现线下党建和线上党建同步。广州紧跟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浪潮,紧抓网络、软件、终端、数据、人才和业务创新等关键要素,构建大网络、大数据、大服务体系,推行动态的、量化的、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使党建信息化项目高效覆盖到个人手机、桌面电脑、家庭电视、社区和企业终端,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行动效率。 (四)坚持项目化带动,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同步。市委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针对不同类型党组织功能定位,统筹实施书记项目,着力破解难题,取得良好成效。根据不同领域党建创新特点,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街道社区等城市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指导,确定不同的工作着力点,推进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有效实施。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全市共建立包含1000多个项目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书记项目库”,包括市级书记项目300个,其中70个进入省级“书记项目库”,15个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 (五)坚持品牌化提升,实现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同步。广州始终坚持突出特色的创新思路,引导各单位、企业、街道、社区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立足解决突出问题,精心创建党建品牌,注重品牌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富有创新性、实践性、领先性的党建品牌,激发了基层党建创新的积极性,推进了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二、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难题 调研发现,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仍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制约性难题。 一是城市基层党建缺乏整体合力。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和快速融合,城市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迫切需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推动。但实际情况是,区、街、社区三级党组织联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大党建工作思路,导致党建工作力度和效果层层递减。城市基层党建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