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的思考
|
“稿子铺”稿子铺党委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的思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逻辑,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一、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共同富裕既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防止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稳定发展等有密切关系。从理论内涵来说,共同富裕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社会特征时指出,资本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其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两极化和分配不公;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按劳动贡献大小分配,实行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从本质上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不仅在制度上优越于资本主义,而且在价值观上也是超越资本主义分配不公和两极化,主张收入公平和分配正义。这一点,也正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始终保持生命力、吸引力和活力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本质上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规律,因而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共同富裕,实际上可以从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加以理解。富裕讲的是生产力发展,也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与发展,而共同则是体现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群体、劳动者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共同富裕既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运动的内在要求,十分深刻地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和统一的发展。所以,共同富裕也就必然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科学内涵。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包含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内在统一,也必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共同富裕的问题时,要防止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防止只强调分“蛋糕”,而忽略如何做大“蛋糕”,认为经济增长已经到了新的阶段,工作中心就应该着重处理收入分配问题,这就容易把增长与分配的内在统一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关系割裂开来。二是防止只强调公平,而忽略效率问题,认为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主要是效率优先,现在应该强调公平优先,从而把公平与效率对立起来,出现所谓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简单二分法思维,这显然不符合“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三是防止把长期问题、战略问题短期化操作,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一蹴而就,甚至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显然,扎实有效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既要做好长期准备和战略谋划,又要有实际行动,尽力而为。四是防止所谓“杀富济贫”的错误思潮和认识,干扰和影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要防止把发挥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误读甚至曲解为“杀富济贫”。我们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这是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是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和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