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冷链逐光札记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公司的XX,非常高兴能站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的一点工作感悟。回首在冷链的这几年,我认为是自己这些年的职场生涯中变化最大和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我的冷链故事,是从行政专干这个岗位起步的。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自己,更像是“沉溺”在事务性工作里每天忙忙碌碌,收发文件、做台账、协调琐碎事项,看似脚步不停,实则像没找准方向的“无头苍蝇”,从没想过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不可替代性,也没规划过未来的职场路,总觉得“有份安稳工作”就够了。心态变化的起点在于看到一批批优秀的年轻的同事加入冷链,他们眼里的冲劲、对工作的思考,让我开始问自己:“我每天忙碌的价值到底在哪?”也是从那时起,随着岗位调整以及和更多优秀同事并肩工作成长,让我慢慢对自己有了三个角色的认知:
第一个角色,是“敢起步的执行者”。从最初的行政专干,到后来承担XX公司综合部门的统筹工作,我走的每一步,都是被一个个“第一次”推着向前的。第一次独立负责招聘,对着招聘需求反复琢磨话术,生怕漏了关键信息;第一次办理重要证照,抱着一叠材料跑工商,每一个流程都不敢马虎;第一次主导办公场地搬迁,协调施工、整理物资、要保障同事办公过渡不受影响……面对这些陌生领域,我也焦虑过、犹豫过,但后来发现:“等”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干”才是破局的唯一办法。从读懂第一份人事制度,到发布第一个招聘岗位;从协调第一次搬迁,到优化第一项流程……。就是这样,把“不会”变成“会”,把“压力”磨成“能力”。现在我更明白:一个能落地的60分开始,远胜过停在纸面上的100分完美方案。
第二个角色,是“隐形的保障者”。我的工作涵盖综合人事、行政支持等系列事项,这些事不像业务一线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成果,更像是公司运转的“基础设施”。我一直觉得,这类工作的“最高境界”,不是处理了多少紧急突发的问题,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扎实做事,让业务同事几乎“意识不到”我的存在;比如薪酬每月准时到账;办公环境始终井然有序;会议支持从设备调试到材料准备等都提前做好准备。这种“无事发生”的平静背后,其实是为核心业务筑起的一道坚实屏障。
第三个角色,是“价值的连接者”。在我的理解中,优秀的支持工作不仅要做好本职,更要善于发现并连接组织中的价值点。当公司需要人才支持时,我需要主动对接需求,打通招聘渠道,快速匹配到合适的人才;当部门间需要协作时,我需要积极沟通协调,促进理解互信;当新制度需要落地时,我需要用心解读传达,确保执行到位。我的目标,是让组织的每个环节都能更好地衔接,让团队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