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成:坚守育人初心化育幸福人生——在四川师范大学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坚守育人初心 化育幸福人生
——在四川师范大学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李向成
(2019年9月10日)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学校召开2019年教师节表彰大会,隆重庆祝第35个教师节。在此,我代表明义校长、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全校教职员工,以及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刚才,学校对在今年上半年获得各类称号奖项的老师们进行了表彰。他们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潜心教学,勤奋科研,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工作成绩突出,是师大教师中的佼佼者。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感谢你们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辛勤付出!我为师大有你们这样优秀的教师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刚刚听了教师代表的发言,我有很深的感慨。从大家身上,我感受到了每位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也感受到每位教师在师大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一重要论断奠定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教育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的主体是教师,终极追求是人的幸福。教师如果没有幸福感,就不会有对学生的幸福和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当然也不会有杰出人才的涌现和教育强国的实现。因此,做一名有幸福感的大学老师十分重要。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教师是一份幸福的职业。
幸福是什么?我想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历史上有太多的专门论述。尽管幸福的定义有千万种,说到底,幸福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体验。对于幸福的追求,有多种多样,幸福的层次也有高有低。有的人认为衣食无忧、安全无虞是一种幸福,有人认为爱我所爱、情有所归是一种幸福,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除了这些基本的需要之外,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一个人真正的幸福是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理想和抱负得以最大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而最高层次的幸福就是马克思毕生所从事的“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说到教师的幸福感,就得先说说教师这个职业。大家知道,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化与现代技术的进步,许多社会职业都发生了变化,一些职业已经消亡。随着AI人工智能等高技术的出现,还会有一些传统职业面临衰落,而教师职业经过一代又一代教师的不断传承,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汇集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这些都为教师幸福感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孟子曾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他把“教育之乐”看做是人生三大快乐之一,很直观地说明了教师快乐的重要性。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实我还想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职业。那教师的幸福感的来源是什么呢?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教师的幸福源自成就他人、圆满自我,来源于激荡思想、撼动灵魂,更来源于内心的富足、奉献的快乐,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具体讲讲教师幸福感的来源。
第一方面来源是对于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奉献。一个教师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付出,哪有回报,当然更谈不上获得感和幸福感。教育家杜威指出,对教师来说,“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教师在不断奉献自己的同时,也会享受到精神上的收获。我以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会给我们带来三种幸福感:一是教师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得到延续;二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认同;三是教师自我的成长和完善。
要对教师这份职业产生热爱之情,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如果把教师的职业当做是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我们存在的意义,那教书育人就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教书技艺也不再是“赚钱的工具”,教育过程就成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享受。一旦把教师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我们就有动力主动去钻研教育教学,并从中找到幸福之源。前几天,我在教育部官网上看到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中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