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鲍常勇:突出做好“七项重点工作” 推动河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   
突出做好“七项重点工作” 推动河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鲍常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民政工作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社会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的职责。河南省委十届十次全会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民政部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主动融入,站位全局,围绕“提标扩面、提质增效、融合共治、强基固本”工作主线,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惠民生,突出做好“七项重点工作”,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一是突出持续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有序推动民政领域复工复产。 经过全省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全省3500多家民政服务机构13.1万服务对象实现了“零感染”的良好局面。但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境外疫情呈暴发增长态势,输入性风险和局部反弹风险依然存在。各级民政部门需要全面分析研判输入性疫情和陆续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风险隐患,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毫不松懈抓牢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等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民政服务机构人员安全。稳妥做好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殡仪馆等民政服务场所的防控工作,筑牢民政系统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认真做好与疫情相关的社会救助工作,提高救助效率,切实保障因疫情导致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努力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突出兜住脱贫攻坚基本民生保障之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当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较大等现实困难,需要民政部门提高救助标准,强化政策创制,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期内农村低保标准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切实巩固“两不愁”成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孤儿养育标准,从2020年1月1日起,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分别由不低于274元、166元提高到不低于286元、178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把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防止脱贫群众返贫。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用好核对信息平台,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化水平。 三是突出聚焦群众关切,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省长尹弘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8次提到养老工作。民政部门将聚焦群众关切,研究编制全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出台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抓住老旧小区改造机遇,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成1000个新建社区(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和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和信用惩戒体系,强化养老服务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促进养老与医疗康复、家政、旅游、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我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五大工程”,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建成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四是突出聚焦特殊群体,健全儿童和残疾人福利服务体系。 困境儿童和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民政部门需要继续深化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全面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稳妥推进“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一体化孤残儿童区域性养育机构能力建设,规范儿童收养和“明天计划”项目管理,强化机构外孤弃儿童监护监督,提升孤弃儿童养育水平。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儿童之家”建设,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能力,推进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