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党组书记在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   
党组书记在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西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现将我县文体广电和旅游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向大会做以简要汇报。 一、文化旅游人才建设基本情况 1.局机关及局属部门情况:我局下辖晚霞湖景区管理处、文化馆、乞巧文化演艺中心、美术馆(仇池书画院)4个事业单位。截至目前,文体广电和旅游系统共有在编在岗干部职工211人,其中局机关90人,霞湖景区管理处54人,文化馆35人,乞巧文化演艺中心32人、美术馆(仇池书画院)1人;局机关编制数85名,其中行政编制5名,参照公务员管理14名,事业编制71名。实有工作人员90名(含军转2名。无编制),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8名。非领导职务中,四级调研员8名,三级主任科员5名。四级主任科员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4名。 2.“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情况: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印发“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县县招聘了17名热爱农村文化事业的文化服务志愿者,同时从文体广旅系统单位选派了5名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的文化工作者,经过业务培训后,安排到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加强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力量。 3.乡镇综合文化站情况:我县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现有在编文化专干110人,有“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22人。 4.农村文化能人情况:当前,全县有云华山文化艺术研究会、老年诗书画研究会、弘艺书画协会等民间诗书画群团组织20余个,涉及人员2000余人;有西和县秦腔协会、稍峪乡影子腔“复兴班”等文艺表演团体50余个,涉及人员600余人;有广场舞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健身表演团体10余个,涉及人员1000余人;有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58人,其中省级8人、市级70人、县级80人。 5.文化旅游企业情况。一是我县目前有西和县张琴绣艺有限公司、西和县包集绣艺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和县七夕文化旅游传播有限公司、西和县乞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和县乞巧文化演艺中心5家文化产业示范点。二是在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下,各类文化产业协会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已成立了42个村级刺绣协会。三是当前有95家酒店,其中大哥大酒店、聚金阁酒店、聚缘酒店为三星级酒店。四是全县“农家乐”总数已达69户,有民乐山庄、鸿运生态园两家三星级农家乐。五是有陇南润华旅行社分社、康辉、秦文化、百事通、盈科四家旅行社服务网点。 二、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我县依托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优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不断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加强旅游与文化融合,大力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2019年以来,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000万元,同比增长33.3%;其中: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44.96万人次,同比增长29.6%,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8038.2万元,同比增长34.6%。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新增旅游就业人数430人,新增旅游接待能力663张(床位)。在旅游接待总人数中,仅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晚霞湖接待人数达109.2万人次,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 1.组织开展好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工作,突出抓好四个层面的人员培训工作。一是开展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培训,重点提升行业管理能力。每年集中培训区旅游行业人员。二是开展文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重点提升行业监管、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一线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每年集中培训景区(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商品生产等企业管理人员。三是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乡村旅游经营水平。以乡村旅游带头人、星级)农家乐、民宿客栈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专项考察。四是着力加强乡村文化能人培养。每年开展各类辅导培训20多场次;在第八届、第九届巧女儿节前夕举办了两期全市非遗培训班;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妇女刺绣培训工作,着力打造“巧嫂”“巧妹”“巧汉子”劳务品牌,带动了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 2.突出抓好导游员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实施“励导计划”,以理论培训、技能比武、以赛代训、日常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金牌导游员(讲解员),带动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