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2021年义乌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义乌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在中共义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战时”状态和举措落实“六稳”“六保”,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取得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重大战略成果。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5.6亿元,增长4%;完成财政总收入162.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137元和42158元,分别增长3.9%和6.7%。 (一)统筹“两战”成效明显。统筹实施“1+3+X”机制,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内疫情发生之初,第一时间实施最严人员管控,果断推迟复市复工复学,确保“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全面推行“党建+单元”管理,组建作战单元3.7万个、党群突击队3647支,30万人共同打好巷战;采取“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做实“一图一码一指数”,实施“舱门至房门”等闭环管理,农村防控20条标准获全省推广;18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湖北。在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之际,国际商贸城、“义新欧”班列率先复市复工,成为全国商贸复苏的窗口,李克强总理视频连线并肯定我市复市工作。在复工复产之初,率先抢人抢商,直接“抢”回13万人,间接带动返岗超30万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较同行业平均提早15天。在企业面临困难之际,千方百计与企业共克时艰,出台支持复工复产“四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六条”等政策,为企业降本减负58.7亿元;顶格落实“五减”政策63.9亿元,兑现率201%;精准快兑“两直”资金11.2亿元,补助金额、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在经济争先创优之时,组建“8+X”工作专班,开展“百团大战”,推动经济“V”型强劲复苏,实现“二季红、半年正、三季进、全年赢”。经济运行综合评价指数全省第三,金融服务组合拳获评全省“最佳实践”。央视新闻联播24次肯定我市统筹“两战”工作。 (二)改革创新再获突破。纳入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获批设立金义片区。率先开展涉企许可“承诺即入”改革,推行“集群虚拟注册”,区内新设企业数突破1万家。综保区“获批即开工”,围网封关土建工程完工,顺利完成数字监管实单测试。新型进口市场建设启动,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获评省重点进口平台。首推市场采购出口信用保险。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率先实施9710、9810试点,跨境电商出口“海陆空”通道全部打通。推动跨境电商阳光化收结汇,获批全国首家直连地方法人银行。实施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实现市场采购贸易外汇便利化主体全覆盖。落地自贸试验区银行支行4家、离境退税商店3家。义乌陆港与宁波舟山港实现信息互联。“最多跑一次”改革考核全省第一,“干事不受礼、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获“中国廉洁创新奖”。政务服务事项“零纸质”办理率、即时办理率分别达75.1%、89.4%。新增“就近办”事项30项,异地通办业务获国务院督查组点赞。“一件事”改革经验纳入省级标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从72个减少到33个,获评全国最具标准化管理服务大厅。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开展“无费城市”建设,首批16项银行无费清单减费超1亿元。列入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获全国推广。 (三)市场拓展探出新路。全力引客流,开辟外商入境绿色通道,在境外疫情蔓延之前“抢”回外商4000多人;与全国287家市场建立联系,集聚国内采购商20万人,推动市场复市一个月人流量即稳定在10万以上,市场周边资金流入、公铁航客流总量等自4月开始呈环比增长态势。全力拓市场,出台支持外贸发展20条等便利化举措,助推外贸逆势上扬,实现出口3006.2亿元、增长4.8%,进口123.2亿元、增长23.4%;开展“市场万里行”,推动家居、酒店用品等行业内贸增长约20%;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6.6万户,增长18.9%。全力活业态,上线小商品城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举办线上展会14个;开展网红直播带货18.3万场,销售额超200亿元;全年快递量达71.7亿件,增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