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六中全会党课讲稿: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解析两个决议)
|
十九届六中全会党课讲稿: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解析两个决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地位的新概括,也是对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重要地位的新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世界发展大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了诸多原创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将文化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有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展现中国特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独特,从而实现了“两个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逻辑上看,“两个结合”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载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滋养于中华文化沃土。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紧密相关,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各具特色,从而形成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并以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指导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重要的是观照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就会陷入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泥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所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支撑中华民族绵延至今,也必将支撑中华民族走向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共识、精神追求、道德理念、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民至上”“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治国理政新理念都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在建党百年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发挥着凝聚力量、引领时代的作用,彰显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时代条件,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特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