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2025年数字化类文稿汇编(39篇)

|   

目录

1. 贯彻落实《电子印章管理办法》 更好服务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4

2. 提高数字文化原创能力和传播能力 10

3. 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16

4. 数字化赋能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25

5. “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与推进路径 32

6. 以科技赋能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44

7. 数字化让城市“更新” 49

8. 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52

9. 数字技术赋能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62

10. 牢牢把握数智技术创新发展的机遇 67

11. 增强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77

12. 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81

13. 协同促进轻工业数字化转型 85

14. 引导数字游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88

15. 化解难点助制造业借“数”前行 96

16. 正视AI 用好AI 99

17. 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 101

18. 新业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的新议题 105

19. M单位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改进研究 111

20. 需求方规模经济发展的平台逻辑 119

21. 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筑牢法治屏障 125

22. 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 130

23. 多措并举保障银发网民合法权益 135

24.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发展 138

25.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143

26. 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148

27. 合力引导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 151

28. 以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54

29. 打造数智化轻工业链条 159

30. 打通信息“大动脉” 激活发展新动能 162

31. 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165

32. 数字化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169

33. 积极应对外贸数字化绿色化趋势 172

34. 让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176

35. 文化数字化赋能文化强国建设 181

36. 以数字化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188

37.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速释放数字化潜能 193

38. 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97

39. 全域数字化转型 让城市更有温度 204

 

贯彻落实《电子印章管理办法》 更好服务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2025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等法律要求,为进一步规范电子印章管理,推动电子印章普遍应用,更好服务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一、充分认识制定实施《办法》的重要意义

制定实施《办法》有助于更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电子文件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数据形式和基础性载体,承载着党治国理政、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战略资源。管好用好电子文件,充分释放电子文件价值,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子印章的本质是运用密码技术实现电子文件的可靠电子签名,能够有效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电子印章管理和使用,将促进电子文件在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效率,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助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制定实施《办法》有助于更好构建数字时代信任体系。实物印章作为身份的标识和信用的象征,一直是我国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石。随着数字化深入推进,具有实物印章图像特征的电子印章,依托密码技术为单位(组织)的身份提供可信认证标识,成为数字时代信任体系的关键要素。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电子印章的定义内涵、管理要求和技术特征,有利于保障电子印章的功能发挥,强化其法律效力,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普遍认可和使用电子印章,为构建数字时代信任体系夯实制度基础。

制定实施《办法》有助于更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管理制度,电子印章管理主体不够明晰,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存在堵点、难点,影响和制约着电子印章应用效能的发挥。制定实施《办法》,促进电子印章在政务活动及相关社会化服务场景中互信互认,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等各类电子文件互通互认,有力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高效办成一件事”,降低行政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完整下载本文需要VIP会员才能下载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