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政协平遥古城学习考察报告

|   
恩阳政协平遥古城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根据《关于转发〈政协巴中市恩阳区委员会2015年重要工作安排〉的通知》(恩委办〔2015〕22号)要求,区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和优秀委员于7月13日至17日,专题学习考察了山西省平遥古城、张壁古堡的保护与利用。现将学习考察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平遥古城保护与利用经典 (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2700多年的历史。据传,该古城为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亲手设计,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方位,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均体现历史原貌,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县城原型,素有“龟城”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当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活样本。 (二)规划超前,制度完备。为有效保护古城,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省人大支持,颁布实施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为古城保护、旅游发展,编制完善了《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整体性、全局性规划,做到定位科学准确、业态分区严格和功能布局完善;出台了《平遥古城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和《平遥古城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及《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工程资金补助实施办法》,为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三)推进有序,注重品牌。坚持保护为主、重点突出和还原本色原则,对文物本体进行有效保护;成立平遥古城管理委员会(县长任主任,设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警察大队、旅游派出所、规划局等),有力推动古城的旅游发展;限时迁出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腾出古城有效保护空间;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强力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晋商文化”旅游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平遥中国年”三大文化品牌,扩大平遥影响力。 二、恩阳古镇保护与利用建议 针对恩阳古镇基础设施薄弱、融资渠道狭窄、责任主体不明、要素保障乏力、宣传力度不够、服务水平不高和恩阳古镇作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名片效应尚未完全形成的现状,专题学习考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组建专门机构。组建恩阳古镇专门管理机构,实行定编、定岗、定人、定责的原则和专岗、专人、专职的机制,负责研究、挖掘、展示当地文化和组织管理、协调处理古镇保护与利用具体事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古镇保护与利用建设进程。 (二)还原真古本色。还原明清四街,以恩阳大桥为界(把恩阳大桥建设成步行桥或文化廊桥),构建古镇独立空间,迁出古镇企事业单位,拆除现代建筑,原址修旧如旧,完善古镇功能分区,还原休闲娱乐一条街、手工作坊一条街、特色饮食一条街、地域文化一条街;还原生活形态,以明清时期川东北地区人们生活、生产、商贸、娱乐、信仰等习俗文化为原型的地方独特民俗文化为主题,以穿越体验为主线,依托红军文化、码头文化,借助“米仓古道”申遗,设法植入多元非遗文化元素,还原明清生活形态(整个古镇清一色明清建筑、着装打扮、手工作坊、商贸业态、交易平台等形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无我有的原真古镇),保持古镇原真性,避免古镇同质化;还原民俗精品,建立古镇文化民俗博物馆,充分收集、整理古镇明清时期川东北地区的人们生活、生产、商贸、码头文化等习俗文化精品(如渔具、农具、织具、节俗等),多种形式客观、直观展示出来,吸纳民间具有较高造诣的文艺、手工工艺、民间医药、民间竞技和民间体育等方面的艺人和工匠入住古镇,赋予其传承、弘扬地方民俗文化的职责,增添“民俗”文化古镇的活力;还原码头繁荣,以黄石盘水库为载体,推出舫荡恩河碧波水,昼观古镇周边景,夜赏新区万家灯的水上旅游项目,重现昔日水码头日看千人拱手,夜观万盏渔灯的壮观场景。 (三)拓展景点建设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