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情况汇报

|   
公共体育设施是城乡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雨山区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按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大力夯实公共体育设施基础,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设施服务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根据安排,现将雨山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山区区情介绍 雨山区成立于1976年,现辖4个街道、2个乡镇,23个村,31个社区,区域面积1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雨山区西濒长江,与和县、含山二县及郑蒲港新区隔江相望,东与南京市江宁区接壤,南连当涂县、博望区,北接花山区。随着2008年市政务中心南迁雨山,雨山区已成为马鞍山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中心区,也是马鞍山钢城融合、拥江发展和以港兴市的先行区,更是马鞍山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和富有潜力的主城区。 二、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雨山区始终坚持把体育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体育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工程不断完善。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均已达到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做到有设施、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城区15分钟健身圈已建成。 目前,雨山区各类体育场地数量359个,体育场地面积65.4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是2.13平方米。全区31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132套,社区健身设施配套率达100%,23个村农体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区15分钟健身圈已建成。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2个标准篮球场、1个笼式足球场、1个田径场。建成雨山区国民体质监测站、4个社区体育俱乐部、晨晚练点82个。各类民营体育健身场所遍布全区。区属中小学校体育场所在节假日期间均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通过统筹利用社会体育资源,采取结对共建等行之有效方式,基本解决基层体育场地不足和辖区单位体育资源尚未利用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区级已基本完成“五个一”工程建设任务,乡镇、街道“三个一”工程建设也已初步建成。 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管理日益健全 雨山区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健身器材使用情况普查,对破损、超期服役,需要维修、更换零件的健身器材进行统计汇总,制定具体维修与更新措施。根据普查结果和群众反映,在市体育局的全力支持下,年投入维护资金近20万元,与体育器材专业维修公司签订维护协议,由体育器材专业维修人员对全区境内体育健身路径进行维修与更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好、更安全的体育健身场所,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一是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和落实对工程建设的检查监督机制,严格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进度、场地维护、活动开展等方面开展督导。对安装质量、安装地点、地面材质、对外开放等方面做好全面检查。对于使用年限到期的旧器材更新前进行现场查看,做到拆一套更新一套,工作人员定时巡回检查。 二是加强和完善了维修机制,实行小修小补零星维修,大修大补专职维修公司。我们专门聘用了一家体育器材维修公司作为雨山区健身路径维修单位,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只要有器材损坏的信息反馈,我们就会指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安排维修维修人员及时维修,并对维修结果进行再次核实,真正体现全民健身设施亲民、便民、利民的功效。 三是为确保雨山区全民健身器材的正常运转,避免安全隐患和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还安排各村、社区体育专干对所属辖区的健身器材进行每周不低于1次的巡视检查,及时报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体育器材维修公司定期对器材给予上油、紧固螺丝、除锈防锈、排除安全隐患。通过监督检查,使我区的健身路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情况掌控。 四、下一步打算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与上级的标准要求相比、与周边先进相比,还存在诸如发展不平衡、健身资源不足、管理力度不大等不足,因此下一步我们将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为指导,大力夯实全民健身的基础工作。 一是探索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新机制。充分挖掘整合全区体育场馆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公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