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考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   
学习考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座谈交流,进一步学习了江浙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经验做法,开拓了思路,找出了差距,对于更进一步抓好农村“七改三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两山”理论,切实增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3年1月,浙江提出全面推进村镇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从2003年起,连续十年,浙江每年选择一个典型县市召开现场会,每次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所布置的工作尽管每年有所侧重,但抓“千万工程”的决心不变、名称不变、主题不变,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十多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走出了一条从点到面、由浅及深、先局部后整体的整治路子。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一个重要原因是浙江从始至终一直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两山”理论,从思想认识、工作理念到具体举措、常抓不懈,都把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安吉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中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著名的“两座山论”,他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2006年习近平对“两座山”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缜密论述,他指出:“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关于“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思想超越,但是,这超越都建立在“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基本内涵之上。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的再次阐述“两座山”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这“两座山论”已经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被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接受。 “两山”的理论思想对各地经济社会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重大实践均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价值。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树立和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时刻不忘习总书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谆谆嘱咐,拿出宁舍经济翻番也要保绿水青山的勇气和决心,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全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时不我待、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我市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二、全面遵循乡村建设发展规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国内外经验表明,乡村建设有三个阶段规律,第一阶段是基本生活设施建设,第二阶段是环境治理,第三阶段是美丽乡村建设。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程显示,一个阶段一般需要20年左右。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然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阶段的实际情况,对标对表科学合理地确定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目标任务,既要积极进位争先,又要防范急躁冒进,以务实心态和严谨作风重点推进垃圾污水等环境治理工作。要深刻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云南调研时强调指出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农村建设规律,继续抓好环境治理顶层设计,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落实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要不断创新突破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