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关于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协商报告

|   
政协关于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协商报告 2019年4月份,由分管副主席牵头,农业与环境资源委员会组织农业、经济界委员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在深入祁家庙镇官路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圣源药业等加工企业和江能中药材专业市场调研,赴岷县学习考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就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召开委员界别协商座谈会,与会委员和企业负责人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各有侧重地分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听取了委员发言。现将协商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上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中药材产业基地”目标,,按照建设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先行先试的要求推进发展,依托全县中药材道地、地产特性,发挥种植规模优势、适宜仓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以及区位市场优势,紧扣脱贫攻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着力构筑集中药材生产、加工、研发、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 一是药源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产干药8万多吨。由企业、合作社带动,建成以会川、祁家庙、上湾、田家河、峡城等乡镇为主的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种植基地;以新寨镇为中心,辐射庆坪、北寨、大安、秦祁等乡镇的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白条党参种植基地;以莲峰镇为中心,辐射路园、清源等乡镇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黄芪种植基地,形成了地域特色显明、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户均3亩以上,发放奖补资金1051万元,户均1550元。鑫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1000万元的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在新寨大坪、会川本庙、莲峰团结分别建成了较高水平的党参、当归、黄芪种植及育苗基地。 二是加工企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县上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在渭源工业园、会川工业园引进和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73家,其中通过gmp认证的企业30家,在主产区不断发展壮大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合作社,达800多家,建成中药材热风烘干房180座,全县中药材年初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其中引进甘肃佛慈、天津红日药业建设的中药配方颗粒及精制饮片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生产工艺和设备先进,建成投产后对全县中药材加工业具有带动示范效应,对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市场交易体系不断完善。投资3.1亿元建设的会川江能中药材交易市场投入运营,全县形成了以渭水源中药材市场为中心,会川、莲峰、新寨三个中药材产地市场带动发展的中药材营销网络体系,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16亿元。有福建、山东、安徽、四川等十多个省市的中药材客商常年在渭从事药材购销生意,县内从事药材贩运3000多人,建成中药材类电商网点530家,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中药材市场交易体系日趋完善。 四是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及县内的一些企业(合作社)与省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推广的富硒黄芪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当归膜侧斜植栽培技术经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先进生产水平,每年组织中药材无公害种苗繁育、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达3万多人次。完成了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和白条党参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渭源白条党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党参、黄芪、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一些企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不断引进推广中药材种植、采收机械,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为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如祁家庙镇农民康玉林发明的“向上官路”牌中药材覆膜机2018年获得国家“实用型技术专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药材栽植覆膜劳动力强度大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无公害标准化药源生产基地建设水平需提高。近年来,培育的渭党1号、2号,陇芪1号、2号等良种繁育基地很小,生产量较小,主要以群众自繁自育循环生产,当归种苗以漳县、岷县、宕昌等地引进为主;在党参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