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风险 坚守安全底线——当前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
防范化解风险 坚守安全底线
——当前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2019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0起、死亡316人,同比减少54起、17人,分别下降24.1%和5.1%;百万吨死亡率0.083,同比下降10.8%。”这是记者从1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获得的一组数据。
煤监体制建立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取得了“一增四降”的成就,在煤炭产量净增长1.8倍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四项指标的降幅均在95%以上。
成绩是拼出来、干出来的。2019年,全国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共检查煤矿11.29万矿次,查处隐患76.6万项(其中重大隐患1629项),行政处罚15.56亿元,停止采掘作业9406矿次,停产整顿1349矿次,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企业49家。
强化监管监察,牢牢守住基本面基本盘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换来的是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执法效能的不断提高。
内蒙古煤监局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煤矿企业全部严格追责问责,2019年问责煤矿安全管理人员391人次,推动煤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的内生机制。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9人,百万吨死亡率0.009,死亡人数首次降至10人以下,创历史最好成绩。”内蒙古煤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煤矿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人”,一个是矿长,一个是总工程师。“一方面,我们开展了‘矿长话安全’活动,出台了《煤矿矿长安全生产考核计分办法》,加强对矿长的动态考核监督;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了‘总工话安全’活动,全省2774名总工程师交流重大灾害治理经验,进一步凝聚地位重要、作用特殊的共识。”山西煤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去年给全省11个产煤地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发出了加强煤矿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的‘一封信’,坚决把煤矿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今年,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防范和遏制煤矿较大以上事故目标持续发力。”河南煤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严格监察执法外,不断提升防灾治灾能力,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的因素之一。山东出台了全国首部防治冲击地压的地方规章,省内冲击地压矿井采煤工作面全部完成了智能化改造。
山西焦煤集团强化源头治理,建立了风险隐患分级管控机制。2019年,山西焦煤集团582项重大安全风险已消除84项,26项挂牌督办隐患整改销项17项,181项安全重点工程全部完成。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煤矿企业勠力齐心,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连续3年零1个月未发生煤矿特别重大事故,其中2019年北京、江苏、福建未发生煤矿事故,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重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未发生较大以上煤矿事故。
强基固本,煤矿智能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2019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煤矿安全生产增加了智慧力量。《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和3个煤矿机器人研发指南相继发布,举办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煤矿机器人专题论坛,将煤矿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研发应用纳入煤矿安全改造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范围,积极推进跨界合作和产学研用横向合作。
目前,采煤工作面机器人群、钻锚机器人、选矸机器人和巡检机器人已在煤矿井下应用,全国已建成200余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山东、河南等地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激励政策,召开现场会,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山西阳煤集团投资4360万元进行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危险岗位的研究应用,目前11项专题研究立项,涉及自动截割远程监控掘进机器人、皮带巡检机器人、蛇形侦测机器人、灭火机器人等。
山东能源集团瞄准安全、高效、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方向,聚焦智慧矿山体系建设。“目前,我们36对矿井70个工作面实现了自动化或智能化开采,87%的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或自动巡检,36对矿井取消了夜班生产,6对矿井生产班次单班入井人数控制在100人以下,采掘一线减员6967人,原煤全员效率同比提高9.6%、采煤工效同比提高7.4%。”山东能源集团的代表介绍。
系统优化、装备升级、素质提升、管理改进四大保障工程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煤集团持续推进“一优三减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