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全面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

|   
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全面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育人主体、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未来育人格局、体系、标准、效果的重新建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要求的重要任务,也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抓手。目前XX市通过试点,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体化育人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如何全覆盖、全铺开、全链条、全要素地实现各学段“三全育人”格局,仍然需要我们深入探索,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持续用力。一、XX在全面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XX开展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实效奖和院系实效奖的评审,XX财经大学等十所高校和十个院系在创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育人新格局。但在全面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中, XX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学校专业教育、管理服务与思政工作融合联动不足。在现在“十大”育 人体系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专业教育重知识传授、管理服务重制度规范、思政工作重活动项目等情况,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中对育人的元素挖掘不充分、不科学,各环节贯通不顺畅,条块分割明显。学校一体化育人工作顶层设计不足、激励机制不够。在“三全育人”综 合改革视阈下,各学校在加强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工作队伍建设上规划设计不足,结合本校特色,促使政策、资源和力量往育人行为上汇聚、评价导向往育人实效上倾斜得不够,激励效果不明显。比如,目前大中小幼专门设立和形成一体化育人突出的激励机制和表彰办法很少,选树“三全育人”典型还停留在评选精品项目的层面,点对点的激励和肯定不足。学校一体化育人队伍协同合作、形成合力不足。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学校思政工作的两支一线队伍,也是重要力量,其功能定位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应当更加聚焦、更加专业,是引领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但目前他们与学校专业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保障人员等分工多、合作少,协调多、协同少,比较优势多、互补优势少,没有形成育人合力。学校一体化育人在丰富内涵和拓展外延上不足。一方面,大中小幼全链条一体化育人模式和体系还不健全,尚在探索中,目前开展的合作以项目、活动居多,深度和广度、精准和聚焦尚显不足,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对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的模式探索不足,衔接不够。二、XX全面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1、全面统筹一体化育人各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校上下形成育人共识,主动挖掘和凝练工作中的育人要素,比如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全社会开展“四史”学习之际,通过整理校史、专业史、学科史等回顾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历史,形成小故事,充分利用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阵地, 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课程讲授中不断汲取、吸收、铭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入脑入心。2、全面统筹一体化育人各个层面,完善激励机制。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 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在全市层面,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育人资源,构建宏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学校层面,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院(系)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搭建市校两级一体化育人表彰激励体系,对于能够积极挖掘育人要素、统筹育人资源、出真招实招、多措并举开展一体化育人的学校、基层院系、团队、个人及合作项目进行评选表彰,并开展经验交流和推广,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3、全面统筹一体化育人各支队伍,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多年建设成果和先行先试的优势,鼓励其成为学校各支队伍中的育人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