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赴浙江安吉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考察报告

|   
思路一变天地宽 ——赴浙江安吉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专题 培训班考察报告 根据县委安排部署,2019年5月12日至16日,**县县、乡、村三级干部赴浙江安吉 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考察学习,深感安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 力度大、思路清、措施实、成效好,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主要经验做法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山区、湖洲市西部,长三角几何中心,面积1886平方公里,辖 8镇3乡4个街道、1个国家级旅游度徦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 范区,户籍人口46万,常住人口60万,地势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分布,森林覆盖率71%, 出境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质以上。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4亿元,财政收入80亿 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9亿元,增长18.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52617元和30541元,分别增长9.1%和9.5%。 安吉县自2008年起,在全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村村优美、家家创 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坚持理念先行、科学规划、有力保障,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振兴、美 丽乡村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突出建管并重,持续推进环境美起来。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在 规划理念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充分结合实际,“不求大、不求洋”,接地气 、聚人气,注重打造个性特色。考察的灵峰街道大竹园村,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 规划建新村,村里都坚持大树不砍、河塘不填、农房依地形分布;无论哪户群众翻修或 重建房屋,必须要先拿出规划设计图,经批准同意后才允许实施,注重整体风貌的协调 、统一以及规划的执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在美丽乡 村建设过程中,安吉始终坚持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在经历了太湖治污“零点行动” 的阵痛后,安吉关闭了县域内的污染企业,关停了矿山企业,并拒绝所有外来污染企业 。关、停的结果是牺牲了暂时的发展速度,财政收入明显减少,拉大了与周边县的差距 ,但安吉“生态立县”的战略就此确立。比如,考察的余村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该村关停了所有矿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了从 “卖资源”到“卖风景”的华丽转变。深化环境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安吉将全县187个 村庄作为一盘棋统一规划,实现农村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 治理措施全覆盖。至目前,该县垃圾分类处理村庄达到100%,70%以上的村庄实现垃圾不 落地。同时,大力开展“五改一化”“三改一拆”等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制度机制,立足一流铸精品。制定了《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与验收 办法》,并细化为5个方面、44项指标,其指标标准远远高于全省、全国同类标准。同时 ,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对“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考核评 定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以及乡镇分别奖励,切实调动了各级积极性。目前,安 吉县187个村庄已创建精品示范村44个、精品村133个、重点村和特色村10个。 (二)突出融合发展,全面带动百姓富起来。注重产业培育,催生美丽经济。安吉 县依托万亩竹林和17万亩白茶,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 工业和茶产业,家家创业,户户经商,实现了“两片叶子富了一方群众”。立足山水资源 丰富的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一村 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格局。2018年接待游客2504万人次,实现旅游 收入324.7亿元。突出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利用。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存文物 古迹、保留历史遗迹,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 建设的宝贵财富。比如,考察的鄣吴村,以明嘉靖时的“吴氏父子四进士”以及近代艺术 大师吴昌硕为典故,进行宣传开发、带动群众增收。注重改革驱动,释放政策红利。安 吉县把改革创新促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市场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