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
一、总体工作情况(一)强化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完善体制机制。组建市、县政务服务局,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建立完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效能考核等制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二是加强总体谋划,完善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关于“放管服”改革的系列决策部署,聚焦市场准入、商事改革、项目审批改革和提升政务服务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便利化,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X余项政策文件,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加强督促评价,完善倒逼机制。开展企业群众办事“十大烦心事”和“堵点难点”疏解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服务”工作。“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办理纳税”等事项的办理环节、要件和时限较上年分别压缩X%、X%和X%,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二)完善服务体系,审批和服务提速提效。一是深化改革,审批效能不断提升。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八张清单”,开展新一轮清单梳理工作,已确认行政权力事项X项(减少X项)、行政许可事项X项(取消X项、下放X项)、公共服务事项X项、涉审中介服务事项X项、“互联网+监管”事项X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X项。二是多措并举,项目审批进程持续加快。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时限压缩到X个工作日以内。梳理标准化流程图,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升级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制定告知承诺制审批管理办法等X项配套制度和标准表单,在稀土高新区和X矿区开展“拿地开工”审批模式试点,项目审批“一刀切”和“三多一长”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三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社保平台和市信用信息平台、“多规合一”平台、网上中介超市等系统的对接共享。开通网页端、手机端(app和微信公众号)和自助端多场景、多终端应用,在市县大厅设立“X之窗”及交管、公积金、出入境等自助终端,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就近缴费。四是整合集中事项,增强“一站式”服务能力。建成以市政务大厅、X个市级分大厅和X个旗县区大厅为骨干、X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站和X个村(社区)代办点为基础的“X+n”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和水、电、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报装业务进驻大厅,打造涉企审批服务的全链条一站式集中服务平台。截至X月底,四级大厅已办理涉企涉民事项X.X万件,接待群众近X万人(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五是巩固提升,推进四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编制四级大厅运行管理基础标准,打造X个标准化基层服务站试点,推动居民医保、婚育登记等X个面向居民个人的高频事项向基层服务站点延伸,创新推出“双休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X小时警局”“不动产+银行”“流动人口服务站”等服务方式,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办事需求。(三)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更加开放公平。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简化企业开办流程,取消银行开户许可,推行工商注册“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X证合一”和银行代办服务,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间压缩到X个工作日以内。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形成新型监管体系。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从X.X万户增加到X.X万户,增长X.X%。二是推进减税降费,持续为企业减负。全面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更大规模减税的政策措施,将制造业等行业适用的X%增值税税率降至X%,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税率从X%降至X%,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达X.X亿元。严格清理涉企性收费近两年累计停征、取消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等X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X项经营性服务收费,市级涉企收费全部清零,累计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近X亿元。三是服务民营企业,为非公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措施,建立市领导包联X家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设立稀土产业发展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基金、人才创新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