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文化厅宋闽旺公开讲话汇编15篇(二)

|   

 

目录

 

 

在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仪式暨

福建省考古成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省文化厅 宋闽旺

(2008年6月13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福建考古成就展开馆仪式,我代表主办单位向大家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明天是全国第三个文化遗产纪念日,福建省文化文物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可喜的业绩,诸多考古新发现,填补了福建历史研究的空白,呈现给我们许多值得骄傲的文化渊源与历史积淀。考古探索的领域也突破了原有的界限,把视野拓展到了广阔的海洋,福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下考古科研基地之一。福建已成为海峡两岸文物大省。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省文博考古的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场馆设施逐渐改善和更新。其中福建博物院、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华侨博物院等5家博物馆、纪念馆被确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加强各项建设的基础上,以福建博物院为代表的我省各级博物馆,在文物征集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喜迎2008北京奥运,我们精心筹划了福建省考古成就展,就是为了进一步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考古研究成果,激发广大文物工作者更加努力工作,争取更大成绩;就是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群众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做到“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关注支持下,我省文化文物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在建设文化强省,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祝福建省考古成就展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在纪念李盛斌先生诞辰100周年晚会上的

讲 话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 宋闽旺

(2009年3月26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一堂,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纪念京剧名师李盛斌先生诞辰10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福建省文化厅,向李盛斌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向李盛斌先生的亲属、以及专程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谭元寿、李长春、孙毓敏、杨少春等京剧名家和演员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我省文化事业和福建京剧院发展的各位领导、来宾,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 !

  李盛斌先生是我国当代京剧界一位卓越的武生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在全国戏剧界和观众中享有盛誉。他出身于富连成科班,功底厚实,以勇猛武生著称,融京派、海派之特长,长靠、短打俱佳,舞台表演洗炼、优美,刚柔相济。曾与众多京剧艺术大师、名家合作演出,一生上演过二百多出戏,尤其是《伐子都》等剧,神技并重,入木三分,堪称一绝,被称为 "活子都"。与同科的高盛麟、杨盛春被誉为京剧武生 "盛字三杰"。1949年6月,李盛斌先生毅然率家人参加革命,同年随军南下福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治部京剧团艺术委员会主任; 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福建京剧团副团长、艺委会主任,福建省艺校副校长、福建省京剧学校校长,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校 (院)客座教授等。他是福建省第一届党代会代表,第二、第三、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李盛斌先生的一生正是如此。他对党、对人民、对艺术事业的一片丹心、无私奉献、无限热爱,堪称楷模,其艺德品德尤为人们所尊敬和推崇,永远值得我们躬身学习。

  今年正值福建京剧院建院60周年,又逢李盛斌先生诞辰百年。我们举办这样一场纪念活动,就是为了怀念达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学习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京剧艺术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感谢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录制今晚节目,预祝今晚的演出圆满成功!

 

 

在闽南文化保护实验区工作研讨会上的

讲 话

(摘要 根据记录整理)

宋闽旺

 

这次在漳州召开这个会议很重要,是在三月厦门会议、五月泉州会议基础上召开的。目的在于总结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以来的工作和研究的成效,是想在工作和研究两个层面的结合上加快推进,同时传达全国相关会议精神,部署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听了三地的汇报和马建华同志关于专家论文的综述,我感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有了新的成进展、有了新的成效。归纳起来可称其为“三个更加”、“三个逐步”。

一是规划更加清晰。三地在省里拟定“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推出了各自的保护区、保护基地和保护点。当然叫法不尽相同,但规划更加具体清晰了。关于提法三地应考虑相对统一,是否可考虑统称为保护区和保护点。

二是研究更加深入。这次提交的论文有一定的水准,刚才马建华的总结也谈到这点,漳州市高度重视这次会议,自身形成论文集。

三是活动交流更加活跃。半年来各地开展了各种交流活动,形成良好氛围,特别是围绕“文化遗产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的还开展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互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三个逐步”: 保护传承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传承是生态保护区的重要工作,是核心,正在逐步建立。保护投入正在逐步加大。各地投入力度都非常明显。泉州近期梨园剧院和南音艺苑投入3500万元,漳州的土楼整治投入近亿元,厦门歌仔戏《邵江海》获文华大奖,历经七年,投入也不少。保护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氛围非常重要,要营造全社会、全省都来关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氛围,包括舆论氛围、公众参与氛围。

这是我说的第一层意思,即感谢大家,感谢三地这一阶段所做的努力,取得的工作和研究的新成效。

第二、希望大家共同珍惜来之不易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一金字招牌。

这个实验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务院、文化部之所以放在福建,放在闽南地区,这当然跟闽南的文化底韵、自身基础优势分不开,还要看到这个金字牌匾是来自不易的。所以我们要非常爱护保护区这个招牌,特别是现在还处在实验阶段,要摘掉“实验”两个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要很好总结、梳理、推进。就我们来说,闽南文化保护区的设立,不是为设立而设立的,至少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贯彻党的十七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二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文化强省的需要;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来,要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对台交流的先行区。先行区的提出,也需要我们在文化方面,在文化生态保护方面先行先试,为之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三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我们的这种生态保护建设跟对台的总体方针是一致的。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也是加大对台湾人民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四是加强我们闽南地区文化自身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闽南文化怎么让她薪火传承,发扬光大,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招牌,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深入地研究,来推进这项工作。

第三、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形成合力,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的步伐。

保护是基础。陈朱同志今天上午讲了七点意见。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摸清家底,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明年我们要加紧把闽南地区的这个文化生态、各种形态,确确实实摸清楚。我们的方针就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所以这个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好。

传承是核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扬光大,更好的传承它。所以在传承机制上,希望大家要深入的探讨、深入的研究。怎么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对这些历史遗产的传承,进校园也好,各种展示也好,包括建立博物馆也好,各种设施建设也好,都是传承建设非常重要的形式,各种记忆整理,抢救性的记忆,都非常重要,应该重视传承。

交流活动是载体。这种交流包括闽南三地之间的交流,对台的交流,对海外的交流,对内陆地区、对省内其他地区的交流。通过各种活动,以这个活动为载体,增进这种交流。推进和提升我们对这方面保护的认识和工作更加到位。

研究是关键。要拿掉“实验”这两个字,研究是关键。深入的保护,没有深入的研究是做不到的。在座的专家学者是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不是成立这个保护区你们才开始从事研究。闽南文化的研究,在座的专家学者,各位老师是毕生的精力都在做。如何深入的研究,在原先的基础上怎么提升,怎么创新,怎么继承,怎么发扬光大,也是我们研究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也是推进我们保护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我们的实际工作者来说,在实践中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如何推进我们的工作更加到位,更加规范,科学化、法制化,也需要研究。包括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建设共有文化家园的问题,怎么更好的发动群众,更好的组织群众来做好保护工作、传承的工作。这些都值得我们来思考,来研究。

当然,政府具有主导作用,在座的三地政府领导都在,文化局领导都在,应该更加关注。我想这里还有一个三地之间如何合理分工、同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问题。这也非常重要。我们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三地为一体的保护区。为什么我们省里要请汪副省长亲自来当领导小组组长,叫我来当常务副组长。说实在话,我对闽南文化没有深入的研究;我理解省委省政府的意图,就是三地之间也有一个协调的问题,不是各自为政,也有一个形成合力的问题。所以合理地分工,也是必要的。我希望大家能讨论研究这个问题。希望三地之间要形成合力、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在闽宁两省文化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宋闽旺

(2009年10月27日)

 

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全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要求,完全符合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也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的丰硕成果,集中全党的智慧,体现全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共同意志。《决定》总结出党的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提出今后加强和改进的六条意见,完全符合党的建设实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特别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的新的形势、新任务。全会召开时机关键,主题重要,意义重大,对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将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文化系统的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完全拥护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坚决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当前,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全会文件,深刻把握会议的重要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关于福建省情特点和发展概况

(一)福建省情特点和发展概况

福建简称“闽”,因古为闽越族居住地而得名。秦时置闽中郡,汉初(公元前202年)立闽越国,三国时置建安郡。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1949午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全省现辖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宁德9个设区市,下设14个县级市、26个市辖区和45个县(含金门)。2008年末总人口3604万人。基本省情有如下主要特点:

地理位置特殊。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对台湾,邻近港澳,与东南亚联系紧密,是我国著名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有1100多万人,闽籍港澳同胞100多万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闽台关系源远流长,交流交往十分密切。福建是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泉州在宋元时期就是世界知名的商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州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驻泊地和开洋地。

山海资源丰富。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80%以上,森林覆盖率63.1%,居全国首位。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沿海岸线655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拥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湾和东山港等众多天然良港,可建10—30万吨级泊位的岸线资源全国第一。鱼类资源丰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居华东之首。可供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源达1000万千瓦以上,居全国之首。

人文优势明显。福建历史悠久,昙石山文化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内涵深厚,武夷山和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世遗”和世界文化遗产。福建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王审知、朱熹、宋慈、郑成功、林则徐、严复、林纾、陈嘉庚、冰心、侯德榜、陈景润等历代名人光耀史册。现有闽籍和在闽工作的“两院”院士130多位。

著名革命老区。福建目前已确认的原中央苏区县20个,老区分布在全省62个县(市、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参加红军、新四军、游击队的有10万人,其中3万多人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为革命牺牲6万多人。福建儿女前仆后继,一直坚持斗争到全国解放,为新中国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福建具有光荣的“双拥”传统,2008年全省9个设区市都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成为再次保持全国唯一“满堂红”的省份。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