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秘书讲话系列219(13篇)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公开讲话文章汇编
中共黄冈市委书记 刘雪荣 黄冈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安丽
今天是全国第二个“扶贫日”。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饱含了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真挚情感。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贫困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扶贫开发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大力度推进,再加快步伐,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对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与方法的重大创新,为我们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市新一轮建档立卡的贫困村892个,贫困户34万户、102.8万人,贫困人口多、面大、程度深、发生率高,推进精准扶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非常繁重。今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全市扶贫攻坚动员会、全市产业精准扶贫罗田现场会,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9月29日,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黄冈市委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1234”:“1”,即一个目标,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实施精准扶贫“1341”行动计划,横下一条心,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四个一批”任务,实现百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即“内外兼修”,内修人文、外修生态,实现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3”,即“三元融合”,实现精准扶贫与“双强双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协调发展。“4”,即实施“四双”举措,双包: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双带:市场带动、金融带动,双促:促进群众增收脱贫、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到2018年,通过实施“四个一批”,实现全市10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8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决定》目标明确,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操作性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大部署,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会《决定》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定信心,痛下决心,横下一条心,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八七扶贫攻坚时期,黄冈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领导带头苦干、带领群众苦干、坚持长期苦干,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成效显著,到1998年全市提前两年实现扶贫攻坚目标,中央领导称赞黄冈的扶贫工作“在全国首屈一指”,是全国基本解决温饱的“一面旗帜”。17年后的今天,黄冈站在向贫困最后决战的关键历史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光荣而又艰巨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市上下务必立下愚公移山志,打好扶贫攻坚战,再树一面精准扶贫的旗帜。要把庄严的历史责任写在这面旗帜上,这个责任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发展责任、民生责任,我们要把这个庄严的历史责任担负起来,向老区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要把决战决胜的精神写在这面旗帜上,以军事化工作作风、军事化作战机制,大员上阵,分片包干,挂图作战,打一场扶贫攻坚的决胜之战。要把真挚的为民情怀写在这面旗帜上,真正沉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家小院,真扶贫、扶真贫,把精准扶贫项目一个一个抓实抓牢。要把一流的工作标准写在这面旗帜上,落实“三个一”要求,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将脱贫任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责任主体。要把精准的脱贫成效写在这面旗帜上,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创造出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扶贫成绩。
清除贫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全国“扶贫日”的主题是“一起过上好日子”,就是要号召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开展“扶贫日”活动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精准扶贫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着力完善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大力宣传扶贫济困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事业的浓厚氛围。希望广大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和全市人民继续弘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推进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确保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小康而不懈奋斗。
市委书记 刘雪荣
黄冈境内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库于一域,是水利大市,也是水患大市。特殊的自然地理、独特的气候条件、众多的水利设施、繁重的管护任务,使得防汛抗旱历来是我市天大的事。熟悉和把握黄冈防汛抗旱规律,认识黄冈雨情、水情、工情、汛情,这是有针对性做好黄冈防汛抗旱工作,切实防灾抗灾减灾的前提。
防汛抗旱不是单一性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规律,把握规律,精准施策,努力实现黄冈防汛抗旱工作“四个确保、一个减轻、一个新常态”的总体目标:即在标准洪水内,确保不溃一堤、不倒一坝、不损一闸站,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乡和交通干线防洪安全,确保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出现超标准洪水和严重干旱,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在防汛抗灾中让人民群众“零伤亡”从“不可能”逐渐变成“新常态”。这始终是我们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把握特点,强化防汛抗旱工作针对性
(一)地形地貌。黄冈地处湖北东部,北有大别山,南临长江。大别山主脉自西向东南,斜亘于黄冈市北部和东部边缘,山脊之间孕育了自北向南汇入长江的倒、举、巴、浠、蕲五条水系和归属华阳河水系的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等入湖支流。整个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为来自西南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对抗升级致雨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历来黄冈成为鄂东暴雨中心,山洪频繁,突发性强,破坏性较大。
(二)雨情概况。黄冈地处中低纬度区域,处于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活动影响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373.5mm,为典型的湿润地区。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5到9月份,一般占全年降雨量的50%到70%,东北部罗田、英山局部汛期最大雨量达2000mm,西北红安不足1000mm,两地雨量相差一倍之多。尤其是6月中旬至7月中旬梅雨期间,常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极易造成山丘区的山洪灾害和平原湖区的外洪内涝。
(三)水文情势。黄冈上有川水、汉江、洞庭湖来水,下受鄱阳湖水顶托,中有六大支流汇入,汛期经常是各路洪水遭遇,腹背受敌。据统计,历史上宜昌站曾2次出现超过10万m3/s的特大洪峰,20世纪长江出现1931、1954、1998年三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上游汉口站洪峰流量均超过了7万m3/s,即使在最干旱的年份,长江黄冈段的最小流量也维持在2700m3/s以上;巴水1983年7月最大流量达8820m3/s,其他内河最大流量在1680~3790m3/s;多路来水既为我市沿江沿河城镇生产生活提供了充沛可靠的水源,也带来了严重水患。
(四)工情特点。一是江河湖库众多,防汛线长面广点多。我市长江干支堤长263.07km,其中干堤长195.91km;倒、举、巴、浠、蕲、华阳河6大水系贯穿全市;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等湖泊166座;大中型水库50座,小型水库1180座;涵闸、泵站星罗棋布。二是过境客水多,河道宣泄能力相对不足。长江、汉江及洞庭湖共有140万km2的客水,年过境客水量7218.6亿m3,其中长江上游来水5113亿m3,洞庭湖来水1746亿m3,汉江来水357.8亿m3,河南举、倒、滠水内河汇流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