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篇)铜川市郭大为公开讲话文章汇编(二)

|   

蓝秘书讲话系列8120篇)铜川市市委书记郭大为公开讲话文章汇编(二)

 

 

郭大为同志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10月9日,根据记录整理)

 

  今天,我们就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一起座谈。从刚才的发言可以听得出,大家都是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不少,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摆脱贫困》等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多人都特别想知道总书记在人生起步阶段,也是最不得志、最艰难时期的经历。咱们经常讲“有奔头才会有干头”,那么“没奔头仍有干头”,是种什么样的奋斗历程?

  学习这本书,最好的辅导老师就是梁家河的石春阳书记,作为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见证人,给我们讲的既有“例题”,还有最真实的“教材”,让我们对那段岁月的感受更真切、更深刻。比如,关于总书记上大学的问题,人们可能觉得1975年10月,小平同志已经出来主持工作了,就是上级“戴帽下达”一个招生名额。石书记今天给大家讲了以后,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总书记上大学是靠搞沼气让村民受益,让梁家河人从精神和物质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家出于公心把这个名额给了他。所以,我们在研究农村工作,在和农民打交道过程中,都有个体会就是农村人最讲德,公道地道自在人心。

  我们强调“每逢假日必读书”,这次长假大家应该都看了这本书,这个应该养成习惯,总书记给我们做了榜样,我们照着做就行了。但今天也有表现不好的地方,大家的发言都是照稿子念,而且几乎都是用“尊敬的”开头。2009年,总书记回梁家河的时候,石书记给当时的习近平副主席汇报,按照组织安排的规定动作“尊敬的习近平副主席”,总书记听了立马打断说,“随娃,你咋也这么称呼我呢?”后来石书记稿子一扔,原定半个小时的会,开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既然是座谈会,座谈的味道应该再浓一些,都打开心胸说真话,打开天窗说亮话,讨论就会更深入、更深刻,真正能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和经历中得到更多的感悟,走好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路。不但我们走好,让我们的后代也走好。一本好书让人受益终身,有四点体会跟大家分享:

  第一,读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好学才能上进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的理解和追求,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丰富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人。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做好事的工作。”为群众做好事就是实现自我,这是他离开梁家河的感悟,厕所的卫生清洁了,大家使用上沼气了,给人们生活带来一些变化,他感觉很有成就感。大家可能会感觉到,学习是件苦事,不是那么轻松的,而总书记白天劳动、晚上学习,30里借书,30里讨书,在那个时候是需要很大毅力的。思想是没有界限的,总书记的书能够影响世界,靠的就是他在学习中悟出来的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经出版21个语种、24个版本,发行642万册,发行到160多个国家,海外发行突破50万册,连法国的前总理也在读。

  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关键。大家能够从80后干部中脱颖而出,发展路径、成长环境都不同,但离不开学习这个共同的特征。现在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越来越好,大家一定要在学习上多下功夫。有几句话大家要牢记,毛主席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也说“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每天晚上不看书就睡不着,而且对知识的猎取兴趣很广泛,凡是世界名著都拿来读,从中对比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和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那么多次开班仪式上的讲话,每次都要讲到学习,这是有感而发。我们也讲,给干部培训就是给干部政治福利,每月一次的铜川讲坛,大家都应该很珍惜。我也给大家推荐了几本书,比如《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国富论》,也在《铜川日报》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大家有机会都要注意多学习。学习的关键是要真学,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思,要带着问题学习,结合本职认真思考,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

  第二,习惯很重要,习惯一旦养成影响的是一辈子,青年干部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学习的习惯,得益于良好的家教家风。衡量一个人有学识、好读书、有品位,都是看他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

  知识在于积累,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劲头。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要在读懂文件上下功夫。我常讲“文件就是教科书”,领导干部不认真读文件,就像学生不翻课本,不深度研究文件,就像考试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但是又不愿意多翻书,那是不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与作家、艺术家交谈时,语重心长地说:“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陕西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每一个文件都是“干货硬料”,总书记的每次讲话,大家感觉到非常实在,这就是真人、真领袖,大家敬重的、留下念头的,都是真人真事真话。这方面,不要急于求成,要静下心来,养成静心学习的习惯。省委组织部张广智部长讲,“心要静、脑要动、腰要硬、行要正”,大家都要好好的体悟一下,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爱读书,但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要把书本中的知识带入实践去检验、去加深理解、去提高提升。良好的习惯是影响终身的。习惯在于养成,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我们要从年轻时做起,在养成好习惯上多下功夫。

  第三,人人都应有理想,青年干部更要有大志向

  习近平总书记讲:“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大家现在感觉自己的发展环境都很好,越是在环境好的时候越要慎言慎行。大家记住两句话。一句是“实干是把理想变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梁家河的七年,可以说是总书记整个人生历程中最关键的七年。中国人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总书记治村7年,治县3年,在3个市治市11年,在3个省治省11年,再后来到了中央治国,经历了5年的国家副主席磨砺,才担任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这方面,作为青年干部,一定要养成定力和耐心,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一句是“抓工作贵在认真”。世间事,怕只怕“认真”二字,一认真就深入,一深入就具体,一具体就落实。当时,去四川学习沼气池的人很多,总书记去学习了40多天,回来后一鼓作气,建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这些都激励着我们。

  第四,人生的成长都是在一次次挫折和一次次收获中不断得到进步的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每一个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发展的太顺了也不见得就是好,年轻人多吃苦、多体验,对于成长有好处。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梁家河的时候,还没有长期扎根的想法,回到北京以后,从居委会干部到民警都催他走、赶他走,之后他才真把梁家河当家了,要为梁家河干一番事。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当时的知青有的六七个月就走了,如果他当时也在较短时间去当了工人,或者是当了士兵了,那可能就不一定有现在的高度了。顺与不顺都是相对的,用雷平生的话来讲,“在农村的这7年,是近平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的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在人生过程中,常人很难遇到的事情,在那种逆境下,他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是非观,当时梁家河的人都说他是好后生,那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总书记曾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当年的人都说他“遇事有定力”“抗压能力比较强”,老支书梁玉明也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总书记这7年的磨炼和收获,在他以后的人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中,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外交和军事上,不仅有定力、耐力,关键时刻更是敢出手,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关键的时候都是中国行动、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多些思考,既是对领袖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人生路的启迪。

  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要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很多东西、很多讲话,强调知行合一,反对坐而论道、空谈误国,倡导实干兴邦,反对清谈馆,倡导行动队。孙中山先生讲过“知难行易”,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知的问题,很多时候把事没办好,甚至好心办坏事,都是因为在知上出了问题。要么是缺知,要么是知错。总书记经常讲的“蹲蹲苗”,对青年干部来讲,多“蹲蹲苗”没有什么坏处,这个把基础能够“蹲”得更扎实一些。要像总书记一样,“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听的心里话,做的都是老百姓得实惠的事。

  二要不怕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坚强的、不向困难低头的人,当时其他知青家里寄东西、寄钱,总书记家里“支援”比较少,但是从不诉苦、从不抱怨。总书记的入党之路也非常坎坷,在先后写了10份申请书,始终不改初衷,坚定对党的信念,才终于入了党。所以,年轻时候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大家要珍惜干事业的机会,在吃苦中找到工作的快乐,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把政绩写在铜川大地上。

  三要有高尚的品质。当年梁家河村有个孩子叫“灵娃”,智力上稍有缺陷,总书记一直对“灵娃”很和气,不仅没有发生过任何矛盾,而且始终都是笑眯眯地对待这个孩子。1993年,总书记第一次从福建回到梁家河,得知“灵娃”家生活困难,还给他们母子俩留了一些钱。这给我们一个启发:从政就是为大多数人办好事,一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最起码要有一种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朴素之心,对同志、对群众,都要心存善意,这才是做真人、做好人,做合格的党的干部,做群众拥护的好领导,这样才能成大事。

  今天这样的读书座谈会是第一次,这样的活动今后要坚持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把学习的这个势头和劲头继续保持好。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不断进步,我们的人生才能够谱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郭大为同志在铜川市庆祝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第三十二个教师节,表彰全市教育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共同感怀师恩、感念恩师,弘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社会风尚。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见到老师喊“起立”,说“老师好”,这是我们每个人在学生阶段养成的习惯性动作。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志,我想从小学到中学,可能都是喊“起立”的同学。那时候很激动,在老师将上未上讲台的时候喊“起立”,待老师走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行注目礼后,再喊“请坐下”。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教师尊重的具体表现。此时此刻,请允许我喊一声“起立”,请坐在台上的领导同志起立,向全场的各位老师致敬!(请坐下)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教师节的设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师的尊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关怀,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大家都知道,在古今中外的节日当中,以职业命名的仅有三个:一个是护士节,一个是记者节,一个是教师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工作辛苦、责任重大、影响广泛、地位崇高、受人尊敬。教师是青少年成长的指路明灯,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创造未来、影响历史的崇高职业。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能够像教师那样,给人生打上如此深刻的烙印,对一个人的心灵产生如此深切的触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让人敬仰,让人感恩,让人记忆。

  今天受表彰的教师有的拥有突出的教学能力,有的拥有高尚的师德风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深刻内涵,成为推动铜川转型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希望所在。希望受表彰的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此为榜样,努力创造无悔于人生的业绩。借此机会,我讲两点,与大家交流。

  一、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民满意的教师最起码要热爱教育事业,毛主席的一句语录“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道出了做一名教师的职业底线。对教师来讲,从事的是事业,“事业”和“职业”有根本区别,“职业”用白话讲就是“做个差事,混口饭吃”。什么是“事业”呢?用人的内在能力来说,有两个标准,第一个就是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对所干的事情有强烈的兴趣,而不是因为有利益就做,没有利益就不做。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一个标准是,干了这件事,整个人生就找到了真正的意义,就能把实现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做贡献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然从事了教育事业,就要安心教书育人,做到素质强,形象好,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称得上先生。毛主席一生对徐特立先生是非常敬重和信赖的。1937年在徐特立60寿辰之际,他怀着对师长的崇敬之情,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大家可能都记得,在2009年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时,时任总理温家宝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体师生,那天上午从8点10分到12点15分,温总理连续听了五节课,分别是数学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语文课(孙犁的《芦花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