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论坛致辞、讲话汇编(16篇)

|   

 

各类论坛致辞、讲话汇编(16篇)

 


 

校长在首届“xx高等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高校)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全球高等教育进程,高等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时代特征。

一是学科分化与问题综合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极速增长,知识领域不断分化、细化,知识为越来越多的个体所掌握。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综合、复杂,单靠单个学者、单一学科无法有效解决,团体合作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多学科、交叉学科、跨学科现象日益普遍。学科和知识的分化与重大问题解决所需要的学科和知识整合之间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是大学组织声誉与学者个人声誉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强。传统大学强调知识的正统性,因维护知识的正统而获得组织层面的学术声誉。现代大学强调知识的原创性,现代学者因创造新的知识而获得个人层面的学术声誉。当前,大学因引进好学者而提升自身声誉,学者则因加入好大学而提升个人声誉,大学组织声誉与学者个人声誉的积累之间呈现马太效应。

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日益融通。传统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泾渭分明。自然科学以客观性理念研究物质现象,人文科学以主观性理念研究精神现象,研究者与研究现象直接联系。如今,新兴技术的应用使针对研究现象的数据的收集与共享成为可能,数据成为了联通研究者与研究现象之间的桥梁。科学与人文学者能够通过共同的数据,以相似的方式分析不同的物质或精神现象,二者在研究方法上的鸿沟正逐步被填平。

四是大学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传统的大学如象牙塔,大学的教育强调知识,追求研究的“纯净”,远离社会现实,因而造成了教育与生产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分离,教育的异化现象显著。当前,大学越来越回归社会,大学培养的人才兼具知识分子与劳动者双重属性,大学不仅为了学术而学术,同样也要服务社会,大学不仅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基础,也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站,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大学正在从多个方面由异质走向融合。xxx多年来,xx大学开创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其中,“中、古、文”代表了中国特色,“西、今、理”代表了西方特色。当年闻一多先生与朱自清先生曾就xx文科是否要有中西之别展开了争论。后来,闻一多先生主张xx文科不分中西、只分文史哲的观念,得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认可,这是xx大学包容会通文化的鲜活例证。中国现代大学诞生于近代以来中西文明的交汇和碰撞之中。如今,一批中国高校已率先实现突破,正在隆起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高原,这是将中国特色与西方特色相互结合的产物。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也将代表中国大学发展的未来。

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发展道路,意味着我国的大学教育要把西方的分析思维与东方的关联思维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内在素质的我与社会角色的我更好结合起来,把注重理性的科学精神和注重情感的人文精神更好结合起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发展道路,也意味着大学要把基于竞争的市场逻辑与基于调控的计划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治理模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为了进一步分析高等教育的新兴发展趋势,加强中国高校与世界各国高校的交流互鉴,促进全球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我们创办xx高等教育论坛,旨在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界、政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通过交流与对话,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特点和新趋势,共同分析事关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前景的重大学术与政策议题。论坛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充分体现国际性、思想性和引领性,努力成为推动中国和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瞭望塔和思想库。

首届xx高等教育论坛的主题是“变化世界中的大学新角色:塑造新兴未来的重大议题”,与会者们将重点围绕大学的育人使命、大学的社会责任、科技赋能下的高等教育、大学的理想等问题展开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教育机构的大学,是孕育变革的重要场所,是激发创新的关键之地。在变化世界中,大学应该适应新环境,扮演新角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更多时代新人,通过革新科研体制产出更多优质成果,通过构建新型服务机制承担更大社会责任,通过运用新兴科学技术扩展更广教育空间,为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明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希望参与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充分研讨,一起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新智慧。希望xx高等教育论坛能够持之以恒地办下去,不断提升活动质量,打造共商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大计的新品牌。

 


 

政法委书记在数字政法分论坛上的致辞(范文)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我们在有福之州,x江之畔隆重举办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政法论坛,共画愿景、共绘蓝图,共同见证新时代数字政法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

xx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关怀xx发展,对xx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有着深厚感情,这是xx发展最重大而独特的优势。多年来xx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数字xx建设宏伟蓝图,不断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赋值、赋智。

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x.x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xx%,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法建设,作为数字xx建设重要内容,纳入省“十四五”规划一体推进,为我省数字政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政法科技智能化是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

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充分依托数字xx建设成果,主动对接中央政法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进数字政法建设向纵深发展,助力我省平安建设绩效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我们坚持以更高站位规划引领,围绕统建共享,优化顶层设计,高位统筹布局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和云网一体化,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加快构建集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于一体的政法科技智能化建设体系。

我们坚持以更大力度,以政法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为牵引,加强系统集成,推动业务、工作、便民等政法协同一体化,驱动整体性流程再造、系统性机制重塑,以数的变革推进智的飞跃。

我们坚持以更强效能创新驱动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破解工作堵点、难点,强化技术创新、规划创新、机制创新,深入推进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建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场景应用,助力政法公共服务智能化、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政法协同联动高效化。

我们坚持以更高标准确保安全,强化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健全攻防演练、应急处置、运维监管工作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坚决防范信息化风口伴生的风险。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数字政法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因时而动,聚势而发,去年成功举办首届数字政法论坛,传递创新驱动政法发展愿景,打造凝聚共识、交流展示、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聚焦“智治赋能政法工作现代化”,共同谋划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政法业务,推动政法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变革。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具体实践,是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