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2篇)

|   

 

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2篇)

 


 

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xx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上午好!

非常高兴每一届中小学校长的论坛,我基本上都参加了,今天又来参加,看到很多老朋友。

今年是xx同志为xx学校题词“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xx周年。今天我们全国都在学习二十大的精神,二十大提出来要全面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这样一个学习二十大的背景之下,我们重温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感觉到又有非常深层的含义,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具有时代性、前瞻性、战略性。

大家想一想,19xx年我们国家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当时我们对“三个面向”的理解还是非常表面的,从字面上来理解,要为现代化服务、要向世界学习、要面向未来。但是它深层的含义是什么?大家想一想,我们19xx的时候,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三没有人才,当时我们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但是当时世界已经进入了新的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以“三个面向”的精神、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面向高科技、面向科学技术。xx同志在19xx年、19xx年教育工作会议和科技工作会议的时候就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是什么呢?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科技,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所以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高科技。

面向世界,当时我们19xx年的时候我们没有技术,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家。面向世界,就是科学技术掌握在谁的手里?当时掌握在世界发达国家的手里头。所以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世界想学习科学技术。

面向未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未来的教育,所以我今天说,我们重新温习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提出40周年的时候,它的深刻含义。

结合今天我们要建立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高水平的、高质量的、是全面的、是结合我们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关键是人才,教育是基础,人才靠教育来培养,我们的教育怎么能够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怎么能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掌握高科技、掌握创新精神的人才。

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很多挑战,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我们不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将来就要落后。大家最近这个时期都能看到,西方国家看到我们中国的崛起,用种种方法来围堵和限制我们,我们怎么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在科技上自我创新,我们现在有很多核心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教育为什么要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到了小学慢慢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经常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志向,为祖国而学习,而我们民族的将来而学习,为我们的未来而学习,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校长们、我们地方的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要再追求升学历、追求考上xx北大,当然我们要培养一些基础人才,我们要培养大众的创新意识,杰出人才和创新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杰出人才可能是少数人,很杰出的,为国家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有发明、有创作,但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应该有的,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现在我们还遇到了科学技术的挑战,当前大数据、互联网、ChatGPT这样一些新的技术出来以后,对我们教育都是很大的挑战。刚才钟秉林会长也讲到,科学技术会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新的科学技术来因材施教。我觉得我们当前对信息化在教育里的应用,认识还不是很充分,当然我是外行,但是我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利用的还不是很充分,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它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开放性、互联性,是要用大数据来了解我们每个学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来进行因材施教,不了解学生的特点怎么来因材施教!通过这些大数据,同时通过互联网来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好像做一个PPT、做一个课件就是信息化了,这远远不够,是最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是要利用信息化来因材施教,来了解每个学生,及早地发现我们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在使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技术和人文的关系。

现在技术改变了我们教育的生态,改变了我们教育的环境,但是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是不会变的。人是要人来培养的,老师是不可或缺的,学校是不会消亡的,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所以我们要在利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还是要利用信息化来加强老师和学习的交流,不是机器和机器的交流,是人和人的交流,人利用机器来加强人和人的交流。

第二个关系,要处理好现代技术和传统教育的关系。

现代技术不是否定过去传统的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以有些传统的教育方法,比如说老师仍然要好好讲解课本,仍然要利用一块黑板来进行教学。有的学者讲不要黑板了,我觉得不行,在PPT上画一个圆,学生看就是一个圆,但是要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老师画的很圆,学生就会觉得有人情味,要在PPT上写一个定义,学生就看过去了,如果在黑板上慢慢写,学生就会慢慢思考,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我觉得传统的教学有讲解、辅导、让学生背诵/记忆,这些东西仍然是需要的。

第三个关系,要处理好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现在我们利用信息化,利用很多虚拟的东西来实现,学生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头,但是虚拟世界也是人去创造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不同,现实世界是更复杂的,所以还要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自己去体验,增加知识、增加智慧、增加本领。

所以我觉得势必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因材施教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老师们可能有好些经验,大家可以在这次论坛上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最后祝贺我们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在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xx副委员长、xxx先生、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同仁,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对第x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论坛的召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方针政策的切实体现,也为探讨和交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搭建了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因材施教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宝贵经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案例学校。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为探索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结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智能时代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使得个性化定制学生成长方案、实现个性化培养成为可能。

持续推进因材施教尚需在个性化教学方式探索和学习成效评价、试点经验、总结和交流推广、质量评估机制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深入研究、深化探索。

首先,在理念方面,要厘清因材施教的本质和内涵。

因材施教是古代圣贤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教育财富,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髓。在《论语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