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作经验交流研讨发言:激发委员履职活力 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县政协)
|
委员是履行政协职能的主体,是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我县政协聚焦激发委员责任担当,丰富履职平台、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服务管理,委员队伍忙起来、严起来,促进政协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搭平台,丰富委员履职载体 搭建协商议政平台。一是完善政协协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依托资政会、专题协商会、对口协商会等协商平台,开展年度重点协商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20XX年成立政协智库,围绕民生事业,乡村振兴、社会管理等方面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的研究活动,编报《议政前言》,打造政协建言资政“升级版”。二是探索基层协商。在城区,20XX年开展“委员进社区”活动,XX名委员进驻社区,按照“五有”“四规范”“四统一”的标准完善联络室建设,机关委室联系指导社区活动,工作实行政协和街道“双考核”。发挥委员特长和优势,20XX年在全市率先成立X家“委员工作室”。几年来,广大委员围绕“访民情、解民忧、顺民意、聚民智”工作要求,开展走访调研、恳谈协商XXX余次,监督视察XX多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XXX条,进社区工作呈现出“参与有平台,月月有主题,活动有规则,成效可评估”的良好局面。在农村,20XX年建立乡镇委员联络委。今年在乡镇试点建立镇村两级协商议事会议,出台《协商议事会议工作规则》,围绕“综合农事托管一体化服务”等方面开展好“家门口”的协商活动,探索“有事好商量”X模式。三是激发界别活力。发挥界别优势,开展“界别活动周”,20XX年以来,确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XX个议题,形成XX篇具有界别特色、凝聚界别智慧的调研报告,发出了界别好声音。 搭建民主监督平台。一是创新提案监督。在“提”的环节增加集体提案比例,实行提案“常态化提交”。在“交”的环节,创新举行提案交办协商会,实现“精准交办”。在“办”的环节,将提案办理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在全市率先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领衔督办提案,今年扩大到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领衔督办;定期编印《重要提案摘报》,报送党政负责同志。二是探索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衔接融合。县政协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围绕脱贫攻坚、营商环境等工作,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走访调查。对于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推动解决,对于涉嫌违法违纪线索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提高了政协民主监督实效和社会影响。 搭建服务为民平台。一是助力脱贫攻坚。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在政协委员和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之间实行结对帮扶。20XX年以来,募集XXX余万元,捐助贫困大学生和复读生XXX人。组织政协委员参与产业扶贫,建立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事业。二是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县政协第一时间号召委员下沉村(社区),参与一线宣传防控,缓解基层人手不足难题。针对防护物资严重短缺,组织委员募集XXX万元捐款和价值XXX万元的口罩、酒精等物资。文体新界别委员创作快板书《防疫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村通广播宣传防护知识。委员工作室开展“我县医疗应急管理现状”调研,建言献策完善我县公共卫生应急措施。 二、建机制,提升委员履职活力 健全委员联系沟通机制。根据职能分工和界别特点,制定“主席联系专委会、专委会联系界别、界别联系委员”“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常委、党员常委联系党外常委、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工作机制,畅通上下联系渠道,增强委员归属感,提高工作整体性和联动性。设立“委员接待日”,倾听委员心声、加强团结联谊、促进合作共事。制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依托委员进社区和界别联系点,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委员“代表谁、联系谁、维护谁”的问题。 完善委员履职活动机制。围绕党的建设、政协业务及时总结固化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先后出台了《主席会议议事规则》《专委会通则》《界别活动实施办法》《调查研究工作实施意见》《协商议政质量评价标准》等X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制度管理体系,提高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 落实委员考核评价机制。政协机关成立委员联络室,加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制定《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委员差异化履职考核评价标准》,建立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