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代表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论坛上的发言材料汇编(9篇)(范文)

|   

 

学员代表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论坛上的发言材料汇编(9篇)(范文)

 

目录

2.推动资源富集地区尽早实现碳达峰 3

3.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集团公司) 4

4.谋划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5

5.高质量经济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党建 6

6.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7

7.不断提升产业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8

8.实施标准化战略助力新发展格局 9

9.落实总体安全观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10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规律认识更加深化,谋篇布局更加成熟,体制制度更加完善,历史性成就更加彰显,全球影响更加深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的根本性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部分领域依然薄弱。今后工作中,要注重从多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xjp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决贯彻xjp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做好生态环保工作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有效运用有奖举报、“曝光台”等多种手段,充分发动群众,让老百姓帮助发现问题、监督推动解决问题。坚持将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相融合。坚定不移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抓手,抓紧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将“三个治污”要求,贯穿于“十四五”工作目标设定、措施谋划、落实推进的全过程,坚决反对“一刀切”,确保制定的目标举措“管用、好用、解决问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建立“十四五”时期“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水环境治理目标体系,以“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通过几个五年的努力,让大多数的河流和海湾基本建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坚持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有效支撑。

 

推动资源富集地区尽早实现碳达峰

 

xx作为资源富集地区,要改变挖煤卖煤、挖卖土的粗放型模式和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型化结构,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尽早实现碳达峰。

一是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要按照市场规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只有死掉一批落后的企业才能真正倒逼产业升级;不能老盯着“羊煤土气”,要下功夫培育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只有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才能改变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生产要素分散的状况。

二是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相结合。要坚持煤电风光并举,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的供能方式;要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深度转化;要针对我国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的承诺,加快储能、氢能、分布式光伏平台建设和石墨烯、碳捕集封存等前沿技术创新,打造国家一流的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三是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要瞄准现代能源、稀土新材料、煤基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要支持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股权分配和利益共享调动各方积极性;要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先进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打通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市场推广的整个创新链条。

四是推动转方式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相结合。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要严格国士空间开发保护,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上矿产开发项目;要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确立“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价值理念;要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让更多人转移就业,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集团公司)

 

深入贯彻2020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企业是突破关键技术的主要载体,是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也是各国科技政策的支持重点和科技斗争的关键焦点。

我们必须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发挥领军企业牵引优势,尽快以长补短形成反制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领军企业具有创新资源富集、技术布局完备、产业链韧性高、外溢及带动效应明显等特征,是重要的创新政策实施平台,更是中国重要的全球产业博弈工具。加强战略预置,构建自主产业生态环境。随着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单一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产业竞争已由单一技术、单一产品的竞争转向生态系统的竞争。需要瞄准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强技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