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XX引资聚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材料汇编

|   

 

1.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熊有伦:

科技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2.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

续写“三顾茅庐”佳话 3

3.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亮:

一起为建设美丽襄阳而奋斗 4

4.上海致盛集团董事长张润斌:

向更多企业和人才推介襄阳 5

5.武汉伟鹏控股集团董事长喻鹏:

共享发展机遇推动合作共赢个 6

 

 

共襄发展盛举 共谋未来新篇

2023襄阳引资聚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材料汇编

2023322日)

 

科技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熊有伦

 

“实现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要树立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观和以产品创新为中心的制造科学发展观。”321日,在2023襄阳引资聚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熊有伦院士在谈到襄阳制造业发展时表示,未来制造业将向智能、绿色、服务、共融转变。

建立了国际首个精密测量的评定判别理论;换刀机械手在国际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填补国内机器人研发空白;发动机类零件的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及面向制造的设计实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类零件制造技术质的飞跃熊有伦院士通过回顾科研经历,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意义。

熊有伦院士认为,襄阳作为湖北汽车走廊的战略支点之一,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将成为移动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熊有伦十分关注共融机器人。熊有伦院士表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带动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大趋势,通过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人机交互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在高端制造、助老助残、空间探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熊有伦院士不仅是一名深入“无人区”的科研老将,更是一名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的优秀教师,对科技创新和教书育人有着最单纯的热爱。熊有伦常对学生说:“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参会期间,熊有伦院士先后两次到母校四中参观,并与学生交流。他表示, 作为襄阳四中1954年建校后录取的首届学生,在校园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专心向学,所打下的深厚基础为自己以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熊有伦院士勉励同学们,襄阳是一个助长有志青年发展的地方,很高兴看

 

到家乡人才辈出。智能制造是当前科技前沿,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六次科技革命,等待青年学子们去奋斗、去实现、去发展。希望同学们有创造精神、开拓精神,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续写“三顾茅庐”佳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 桂卫华

 

襄阳,是我的故乡,我曾在襄阳五中求学,在谷城石花插队。如今,我虽然身在他乡,但至今乡音未改、乡情未变。看到家乡的巨变,我为之欣喜、自豪。

经过多年的发展,襄阳经济总量已经超过5800亿元,稳稳坐上了全省第二的位置,在全国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经济实力50强中位列第45位,无论速度还是规模,都令人感到震撼。多年来,襄阳大地始终续写着“三顾茅庐”的美好佳话。我们明显感觉到,襄阳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发展活力极大提升, 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已成为襄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襄阳要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赋予了襄阳“引领、辐射、联结、带动”的光荣使命。襄阳必须培养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胸襟,自觉将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国、全球中去对标、谋划和推进,勇于开展技术革新,抢占“制高点”,在不断对标中超越自我、跨越发展

襄阳有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和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有隆中实验室、襄阳科技城等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希望襄阳举全市之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锻造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长板,补齐高等教育短板,办好、做强湖北文理学院,全力打造汉江流域“教育高地”;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 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襄阳所用。

工业智能技术是我们工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也是未来占领工业发展制高点的标志。要把电子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确定为推进制造强市战略的主攻方向,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带动全市工业“底盘”做大做优做强。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要把眼光越来越多地投注于中小微企业身上,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创新引领工程、成长工程、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程,真正打造汉江流域乃至中部地区科技型企业聚集地、新高地。要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护商、助商、安商”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企业家在襄阳如鱼得水、如沐春风。

 

一起为建设美丽襄阳而奋斗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高亮

 

参加此次活动,我有三个角色,一是在襄阳长大的人,二是在襄阳读书11 年后考上大学的人;三是积极参与襄阳建设的“华科人”。

首先,我是在襄阳长大的。1976年,年仅2岁的我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襄阳, 所以我的身上有着深深的襄阳印记。襄阳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古隆中、水镜庄到昭明台、绿影壁、夫人城、米公祠还有大头菜、襄阳牛肉面等等,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谢养育我长大的襄阳市。

其次,我是在襄阳读书11年考上大学后离开的。1986年我毕业于当时的襄樊仪表元件厂子弟小学,进入襄阳五中初中部学习,随后考入襄阳五中高中部。1992年高考,我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饮水思源,感谢教育我成才的各位老师。

第三,我们是积极参与襄阳建设的“华科人”。十年前,华中科技大学与襄阳市携手,共建了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现为“湖北省襄阳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是襄阳市第一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有湖北省“数字化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湖北科技成果

转化资源分站”“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襄阳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襄阳市市级孵化器”等省市级平台。2022年,在全省共计344家新型研发机构2021年度绩效评价中,湖北省襄阳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被评为优秀产业技术研究院(全省仅4家),也是襄阳市唯一获优秀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

感谢襄阳市为华中科技大学源源不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近三年, 共计550名襄阳学子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襄阳五中、襄阳四中、襄阳三中等中学都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完整下载本文需要VIP会员才能下载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