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党建评论汇编(11篇)

|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有机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创新,同时也开拓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宽广场域。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理论、制度等总是在借鉴吸收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以历史连续性理解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我们方能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深刻认识到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任何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基因都会在时代发展中实现自我更新,彰显时代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修身处世、格物究理等丰富智慧和理念,注入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的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就有了更深厚的根基,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坚守。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这既使马克思主义彰显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使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进“第二个结合”,巩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文化主体性,让我们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具有高度文化自信,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打下坚实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我们党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中开创和发展的,“结合”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拓展了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结合”为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党的理论创新之源更丰富,理论创新之力更强劲。“结合”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奠定深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可以说,“中国之制”深得人民拥护、切实有效管用,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是其中的关键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历史表明,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会释放出巨大创造力,都能有力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充分激活并有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理论和制度创新增添更多底气和智慧。


 

对症下药同向协力解决干部“四怕”

——解决好干部不敢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消除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消极因素,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组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着一茬干”“干中学、学中干”,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足、氛围浓,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发作为。

与此同时,一些干部仍然存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问题。特别是“不敢为”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四怕”:认为“洗碗越多摔碗概率越大”,怕干得越多出错越多;担心“出头的椽子先烂”,怕触及矛盾引火烧身;信奉“多栽花、少栽刺”,怕得罪人被举报诬陷;忌惮“到处是‘甲方’、满地是‘雷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动辄被追责问责。虽然存在“不敢为”问题的干部只是少数,但容易影响到其他干部干事创业的心态和状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不容小觑。这种风气不可长,这种状态必须改。

深究“四怕”的原因,一方面是干部主观懈怠,个人的思想认识、能力本领、斗争精神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还有差距,对“担当作为”缺乏深刻理性的认识,前怕狼、后怕虎,爱惜羽毛、精致利己,不能心无旁骛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担当氛围不够浓、履职环境不够优,为担当者担当护航、为干事者撑腰鼓劲还没有真正做到位,考核评价、正向激励、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善,激励“雨点小”、问责“简单粗暴”、容错“隔靴搔痒”,不仅纵容了为官不为“孙连城式”的干部,而且伤了一批敢闯敢干“李云龙式”的干部,为“庸、懒、散”等不良风气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需要新作为。如何解决好干部不敢为问题?从组织上讲,要对症下药,进一步优化树正气、祛邪气、强激励、促担当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充分调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干部背后有“靠”。面对干部被诬告或被恶意诽谤中伤的情况,组织上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干部澄清正名,同时严惩诬告遏制歪风,让“靠山”真正靠得住,营造激浊扬清的良好政治生态。让干部身上有“甲”。对于改革创新浪潮中冲锋陷阵的“李云龙”,不仅需要加油呐喊、吹“冲锋号”,更需要为他们配备关键时刻能挡住“弹片”的“防护甲”。“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和容错纠错机制就是干部冲锋陷阵时的“防护甲”,各地在政策落地中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把“防护甲”打造得更坚硬一些,让干部放心“闯创干”。让干部眼中有“光”。对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干部要不留情面坚决“拉下马”,对干出样子、为官有为的干部要给他位子“扶上位”,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中把“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鲜明树立起来,让广大干部看到成长进步的“希望之光”。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作为干部个人而言,要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锤炼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骨头,涵养敢闯敢干的政治定力,提升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本领,勇于在看得见“炮火”、听得到“炮声”的改革攻坚一线绽放芳华。只要组织和个人“同向发力”,协力向“不敢为”的病灶开刀,我们的干部队伍就一定能真正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更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拉紧家风家教这根“弦”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党员干部要拉紧家风家教这根“弦”,就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坚持修身立德、严于律己,注重家风家教,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拉紧家风家教这根“弦”,要修身立德。党员干部要崇尚思想品德修炼,始终不渝地把如何做一个有高尚人格、良好操守、凛然正气的人放在第一位。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学可以修德,德可以促学。要始终把党性锻炼作为履好职、做好事的压舱石,坚持学习廉政理论,保持为政清廉、工作勤勉、公平公正、干事成事的良好作风,形成忠诚、负责、踏实、上进、担当的品行和高尚无私的节操品质。在坚持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做一个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明是非、讲政治、顾大局的人。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