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组织部长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汇编(11篇)
1. 牢牢把握根本遵循 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2
2.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引新时代新征程组织工作 10
3. 以思想之光指引推动组织工作 17
4. 以思想伟力引领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23
5. 发挥组织职能 彰显组织担当 29
6. 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35
7. 聚焦振兴发展 展现组工担当 43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49
9. 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锻造先锋力量 55
10.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组织部门新担当新作为 60
11. 发挥职能作用 服务中心大局 68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并用“十三个坚持”概括了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来说,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所系,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坚持学在深处、干在实处,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十三个坚持”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这凸显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关键性举措。安徽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彻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把关,制定实施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坚决把政治上有问题的人挡在门外;教育培训突出政治训练,大力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基层组织突出政治功能,在落实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中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人才工作突出政治引领,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做好人才团结凝聚工作。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推动党员、干部及人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将加强干部政治历练,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扎实历练、经受考验,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强化政治监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作为监督的首要内容,及时找准并纠治贯彻落实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坚持重温入党誓词、过集体“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从思想上淬炼党性、固本培元。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这深刻阐明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鲜明指出这次主题教育的主线。安徽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门制定出台若干规定,深入实施“铸魂赋能强基”工程,举办全省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和4期省管干部培训班,分类分级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集中轮训。主题教育期间,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扎实推进理论学习,第一批158家单位都举办不少于1周的读书班,各单位组织党员开展集体学习10.2万余次,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新时代新征程上,目标越远大、任务越艰巨,越需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扎实推进第一批主题教育,统筹谋划、有序衔接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扎实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学习培训,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学安排,作为组工干部学习培训的首课、主课,加强对“十三个坚持”的整体性、体系化研究,切实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强化重实干重实绩导向,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强调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这既生动立起了新时代好干部队伍的鲜明标尺,也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课题。安徽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创新建立“竞争赛马”制度安排,每季度对各地各单位工作情况逐项晾晒、逐一分析,坚持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重大任务一线考准察实干部。今年以来,省委提拔重用101名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其中关键岗位干部31名,调整9名政治能力不过硬、工作打不开局面、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先后选派31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到沪苏浙企业和产业园区跟班学习,推动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交流任职,帮助干部开阔视野思路、提升素质能力。
推动事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推动党员、干部知重负重、担当作为,努力创造一流业绩。我们将严把选人用人关口,注重选拔对党绝对忠诚、开拓奋进、具有顽强斗争精神、严守纪律规矩的干部,坚决调整心态“佛系”、状态“躺平”、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的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加强干部政绩观教育,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新一轮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常态化实施干部“三跨”交流任职,选派具有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的年轻干部到市县挂职;落细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措施,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科学界定容错情形标准、优化设置容错工作程序,让担当干事者无后顾之忧,更好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期间,都对做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勉励我们下好创新“先手棋”,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实施人才兴皖工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制定国家实验室人才“18条”、科学中心人才“10条”,加快建成各类“国字号”创新平台;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先后出台4个人才“30条”,形成点面结合、上下呼应、相互衔接的人才政策矩阵;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聚焦新兴产业发展,扶持科技人才来皖创业;抓实人才服务工作,编制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目录,建设运行“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开展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表彰。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00多万人,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逐年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位。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将突出抓好人才引育工作,大力推进“战略帅才”项目,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全力支持合肥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抓好产业人才、卓越工程师等紧缺人才培育;持续为人才放权松绑,完善分类评价制度,深化编制周转池等改革,赋予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完善省、市各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才创业融资、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积极营造一流人才生态。
持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强调要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具有严密组织体系的强大优势,充分体现了各级党组织应有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和政治责任。安徽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马毛姐、李宏塔两位同志获得“七一勋章”;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制定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方案,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推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建网格党组织1.7万多个,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站)7100多个,实施“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强化党建赋能发展,围绕战新产业、特色产业等成立110个党建联盟,推动5.8万户非公企业、1.1万个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特别是面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全省19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380多万名党员闻令而动,建立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3.24万个,带领群众共同筑牢红色堤坝,经受了重大考验、彰显了组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