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35篇)

|   


 

让“功勋之光”照耀“青春航向”

发布时间:2022-9-6

 

近日,共产党员网推出《功勋闪耀》系列党员教育电视片,片中讲述了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青年党员干部要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为民宗旨、甘于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宝贵品质,以“闪耀功勋”为榜样,汲取“功勋之光”,立足本职工作,拼搏奋斗,甘于奉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身力量,让“功勋之光”照耀“青春航向”。

汲取“功勋之光”,坚定理想信念,做矢志不渝“追梦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指引人奋斗的精神向导、鼓舞人拼搏的力量源泉。“南海卫士”王书茂,多年来参与过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遭遇到南海主权纷争时,面对危险仍然英勇向前,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沙海愚公”石光银,一生都在与沙海荒漠抗争,带领几代人接力治沙,儿子在运送树苗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但他始终坚持沙漠绿化事业,最终在荒漠中建造了一条长百里的绿色长城,成功“治沙”……强大的理想信念可以克服内心一切的恐惧,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在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广大青年干部要向他们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

汲取“功勋之光”,践行为民宗旨,做为民服务“实干家”。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党始终与同人民心连心,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大山女儿”黄文秀,毕业后回到贫困的家乡,来到百坭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特色产业,改善村集体经济,带领88418人成功脱贫,因惦记村里防汛抗洪的工作,在返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一生清渠”黄大发,三十六年通渠只为给草王坝村接来生命水,尽管中间经历数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成功带领村民在天险上凿出一条九千余米的“生命渠”……群众面前无难事,他们在人民遭遇苦难急需帮助的时候能及时站出来,无畏困苦,始终做到为民解忧,为民谋福。广大青年干部要向他们学习,践行为民宗旨,放下身子沉下心,扎根基层,同人民的心紧密联系,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

汲取“功勋之光”,甘于无私奉献,做散发光热“小太阳”。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珍贵品质,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需要选择牺牲自我。“校长妈妈”张桂梅,用六年时间凑齐办校经费,创办中国第一所免费女高,十余载不辞辛苦育学生,帮助2000余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为教育奉献一生;“热心大姐”王兰花,多年来坚持志愿服务,带领“王兰花热心小组”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排忧解难7000多次,为社区居民奉献自我……甘于奉献是他们的精神底色,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燃烧自我照亮他人。广大青年干部要向他们学习,甘于无私奉献,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光热温暖人民,默默奉献,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

 


 

“一专多能”破基层治理“难点”

发布时间:2022-9-6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然而在基层,往往存在资源难统筹、权责不对等、人员难调动等问题,要真正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就要从体制机制上破题,从资源整合上用力,从干部管理上下狠劲。

机构设置“平台化”破解“推诿扯皮”问题。在基层,特别是在乡镇,往往存在权力下放不充分、县级部门职能交叉各司其职,乡镇内部分工不明确,遇到问题“踢皮球”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治理效能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水平。要破解“推诿扯皮”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在机构设置上破题,可探索采取“体制固定+机制灵活”的方式,整合乡镇内设部门和派驻站所职能职责,成立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便民服务、行政执法、经济发展、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等综合性平台,打造“大平台、强职能、全覆盖”机构体系,有效解决条块分割、统筹不力、职能交叉、资源分散等问题,形成高度契合、有机衔接、紧密协作的工作格局。

派驻人员“属地化”破解“资源分散”问题。在乡镇仍然存在派驻机构各司其职、各自为政,乡镇难以整合派驻机构的人财物,资源看得到,但是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整合。乡镇可探索“统筹、整合、打通”的方式,聚焦“大党建、大经济、大执法”等功能模块,整合形成综合性平台,全面梳理属地事项清单和乡镇权责清单,根据职责边界明确各平台职能职责,并按照“编制分类、人员统筹”原则,模糊公务员、事业人员和派驻人员身份,建立“乡镇领导、平台负责”的管理层级,形成“平台为主、互相补位、人员AB岗”的工作格局,将派驻机构职能职责、资金资源有效整合,派驻人员属地化管理,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乡镇治理过程中资源分散的问题。

干部管理“扁平化”破解“办事不便”问题。在乡镇仍然存在专人专岗,一旦工作人员开会、下村,群众就办不了事的现象。要破解这一难题,就要结合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改造,打造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摒弃以往“各扫门前雪”的“专科式”窗口,把职能交叉的窗口进行整合,优化办事流程,设立满足群众办事需求的几个综合性窗口,选拔乡镇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全方位系统化对外业务培训,让每一名窗口人员熟悉全方面的具体业务,坚持“首问首办”,全面受理各类群众服务事项,能够立即办结的立即办结,不能立即办结的后台流转审批,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实现“一窗受理、一专多能”。

 


 

@驻村干部 扎实挑好乡村振兴的“金扁担”

发布时间:2022-9-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驻村干部和工作队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强烈的答卷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扎实挑好乡村振兴的三条“金扁担”,用过硬的成果,点亮乡村现代化的未来,点亮农民高品质生活的未来。

挑好产业振兴的“金扁担”。产业振兴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集体增收”,一头挑着“农民致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驻村干部必须始终牵紧牵牢产业振兴这一“牛鼻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发展农民愿意干、能干好的特色种养殖、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升,让农民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挑好造福一方的“金扁担”。为民办实事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和谐稳定”,一头挑着“生活幸福”。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2004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下,浙江就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并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平安和谐建设的着力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驻村干部必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驻村期间,要多坐坐乡亲们的“小板凳”、多听听乡亲们的“心里话”、多算算乡亲们的“生活账”,把乡亲们就业教育、食品安全、邻里矛盾等“琐碎小事”作为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心用情把一件件实事办到农民群众心坎上,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农村的“和谐指数”“稳定指数”、农民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绘就邻里和睦、乡村和谐的美好画卷。

挑好绿色发展的“金扁担”。态环境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农村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进秸杆还田、河湖长制、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的环境修复、改善和提升,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必须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驻村干部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向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农村真正成为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同时,要引导当地农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整合各类资源帮助所在村推动农文康体旅深度融合,实现山清水秀、绿树掩映、繁花似锦、稻麦泛金的“风景美”向产业的“钱景美”蝶变。

 


 

“四步走”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发布时间:2022-9-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踏上乡村振兴新的赶考之路,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以党建红、人才蓝、产业金、治理橙为抓手,为乡村振兴蓝图“添新彩增新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党建红强根,打牢乡村振兴“底色”。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要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采用县(区)领导包靠乡镇、乡镇党政班子包村、村“两委”抓具体的落实机制,确保责任不松懈、工作不降温。要建立统一高效决策议事协调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领导小组会等进行实时调度、研究部署,推动同向发力、各司其职。要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动态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建立预警台账并适时通报,确保“一个支部也不掉队”。要按照“场所集中、功能集成、人员集约、开放共享”原则和“场所、系统、内容、制度、保障”统一要求,加快推进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群众有事就近办、马上办,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督导考评机制,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激励、监督和推动作用,调动和激发工作热情。

人才蓝铸魂,提升乡村振兴“成色”。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抓好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能力提升,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等,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要多渠道招录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以及拿出一定事业编、公益性岗位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专职村干部,确保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在村工作。要加大引进农业产业、新型城镇化、医疗、教育领域等紧缺急需人才,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回乡能人带头创业就业、发展产业,通过聘任“名誉支书”“名誉村长”“发展顾问”等方式,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关心回报家乡。要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卫生院进行医疗结对帮扶、城区教师到乡镇薄弱学校开展支教服务等,促进人才向乡村聚集、开展服务。要依托各级党校、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开展“五类人才”等培训培育,结合东西部协作渠道、专家工作室等培育种植能手、技能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