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汇编(4篇)

|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汇编(4篇)

 

目录

 

2.2023“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之二:2023年工作思路和目标6

3.2023“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之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以新城建设为引领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8

4.2023“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之四:2023年重点工作——以转型升级为方向,全面构建要素集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1



 

2023“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之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泽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真抓实干,奋发进取,顶住了一轮又一轮压力,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来之不易的精彩答卷!

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稳大盘,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6.4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总量在全省91个县(市)中继续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4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这一年,我们大抓实体兴产业,迈出了转型升级的有力步伐。

58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141.6亿元;争取上级资金20.2亿元;签约项目79个,总投资290.5亿元。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煤矿智能化改造完成36处,煤炭产量达到3215万吨;晋钢智造科技产业园建成运营,晋能华昱、晋钢智造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万鑫顺达100MW光伏并网发电,中通快递进展顺利,高都电商e镇被评为全省首批乡村e镇试点项目。

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涌现出窑掌、南寨等一批网红打卡村,司徒小镇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建新城,开创了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碧水街、青山街西延建成通车,“两个一中”招生开学,7个回迁安置房项目即将交付,4个团购房项目全部封顶,教育园区加快推进,山西科技学院部分宿舍楼交付使用,职院迁建项目主体封顶,完成1306亩“四片区”“一公园”绿化品质提升,一座现代化的活力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2023年1月18日,县委、县政府迁入丹河新城,标志着城市建设大踏步迈进新阶段。

这一年,我们强基固本兴三农,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总产量达到5.5亿斤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5.62万亩。

大力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泽州段建设,主线全线贯通,五大配套系统全部建成,两个精品片区精彩呈现,“东康养西种植中服务”产业布局逐步成型。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累计培育省市重点龙头企业28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0家、示范家庭农场11个。

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户厕改造完成8300户,99个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全部完工,全县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40.3%,司徒村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耳东村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这一年,我们砥砺奋进抓改革,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证照分离”清单76项,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营商环境稳居全省前列。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组建供热、自来水、产业平台、园区建设四大国有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4家,市场出清3家,兼并重组15家。

稳步推进民营企业改革,18家完成股改,21家挂牌,挂牌总数达到123家、全省第三。

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推动市场主体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全年净增市场主体10698户。

这一年,我们全心全意惠民生,交出了温暖实在的惠民答卷。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80%以上,12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惠及12个乡镇1.5万人;完成8万余户管道燃气户内设施安全升级改造;新改建8所中小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8%以下;

全面建设“健康泽州”,中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妇幼院、疾控中心主体完工,实现436个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全覆盖,南山村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0天,同比增加18天,3个国考断面全部为优良水体。

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强攻坚,筑牢了平安泽州的坚固屏障。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调整优化疫情防控举措,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大行动”和“三大战役”,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45.5%和45%。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平安泽州建设扎实推进。

特别是三年来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挺身而出,党员干部担当尽责、冲锋在前,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广大志愿者不辞辛劳、真诚奉献,全县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汇聚起源源不断的抗疫正能量。


 

2023“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之二:2023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两个转型”,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做好“新城建设”和“转型发展”两篇文章,为古韵泽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力争更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着眼泽州未来,立足泽州优势,围绕构建“一城三带”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奋力蹚出转型发展泽州之路,奋力打造共同富裕泽州样板。

“一城”,就是以丹河新城为中心,充分发挥辐射牵引带动作用,打造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三带”,就是建设以煤炭、煤化工、铸造为重点的长河流域转型升级示范带;以先进装备制造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丹河流域创新驱动示范带;以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为重点的东南部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带。

 


 

2023“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要点之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以新城建设为引领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

 

一、全力抓好大县城建设

把丹河新城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坚持“绿色、智慧、低碳、宜居”理念,深入实施丹河新城建设三年行动,全力打造“品质丹河”,努力实现10万人口集聚。2023年重点实施总投资329亿元的74个项目。完善基础配套,加快推进建州路南延、红星街东延、丹川路南延等24条道路建设,连通主城区、打通主干道、畅通微循环;全面完成污水处理、三供管网、排水治理等配套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备城市要素,行政中心A区6月底前全部入驻,行政中心B区C区、政务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智慧云服务平台、治安防控体系投入运行,市民公园、广场建成开放,7个回迁安置房项目、4个团购房项目9月底前完成交房,出台丹河新城装饰装修补贴方案,加快人口引流集聚。打造教育之城,以“教育强县”为目标,落实丹河新城教育之城十条措施,与北师大等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组建泽州一中教育集团,面向全国招聘总校长,实行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办学,泽州一中附属学校、丹河实验学校投入使用,打造教育之城靓丽名片。导入优势产业,布局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教育园区商业服务一条街等项目,牵手优质医疗资源,做好丹河医院项目谋划,培育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提升生态品质,按照“花园城市”标准精细建设县城每一个角落,加快府城公园建设,提升关帝庙公园、府城庙公园绿化品质,完成丹河流域生态保护带规划,推动新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创新、创业、创造共同驱动,把丹河新城建成三晋大地最具魅力的县城。

二、增强镇区综合承载能力

充分发挥镇区“上联城市、下联农村”作用,按照“因地制宜、一镇一策”思路,一次规划、分年实施、持续用力,全面增强镇区产业集聚和人口承载能力。示范带动,2023年重点抓好巴公、大阳、犁川、高都4个先行乡镇。巴公镇依托龙司线拓宽改造,辐射带动沿线环境整体提升;大阳镇抓住巴马旅游线改造契机,提升镇区旅游环境;犁川镇以“一道一河”为重点,全面整治镇区环境,为南部镇区功能提升探索开路;高都镇加快乡村e镇牵引性项目、电商产业园和古街改造提升等项目进度,推动镇区环境提档升级。打牢基础,开工建设南部水网工程,保障南部山区14.2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适时启动中北部规模化供水工程,有序替代地下水,提升群众用水质量,为后代留下资源空间。统筹考虑全县供热设施,整合供热资源,优化网络布局,推动供热扩面提质,保障用热安全稳定。产镇融合,立足各镇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泽州铸造、泽州山楂红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专业镇,推动产业和镇区融合发展,加快形成错位发展、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镇产业发展新格局。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