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半月谈评论汇编(22篇)

|   


 

信心在烟火气里升腾

2023-02-27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立春一过,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

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这是气候意义上的春天,更是中国经济的早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天气转暖,万物开始生长。希望田野上,农民忙碌起来了;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起来了;海陆空交通,流量回升起来了。春节的红火消费折射活力中国,新春的开工开局记录奋进中国。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掷地有声的话语里,饱含着坚定的历史自信、强烈的历史主动,鼓舞着全国人民抖擞精神,向着新目标前进。

经济热起来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向着春天进发,一刻也不能耽误。

北京宣布,从2月13日起恢复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上海地铁数据显示,2月初单日客流量重回千万人次关口;恢复出境游当天,广州发出了内地首批出境旅游团;全国范围内,热门餐厅里响起了熟悉的叫号声……在升腾的烟火气中,中国经济热起来了,这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春节的红火消费为兔年开了一个好头。出行旅游火爆,城市商圈客流量增多,春节档掀起观影热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显示,截至1月31日,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过100亿元人民币。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 重回扩张区间。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经济加快复苏,多地的企业从春节前就开始加速复产满产,带来用工需求激增。一个“早”字,成为今年劳动力市场的突出特点:外出返岗早,大年初一起务工人员就陆续外出,两成务工人员返岗时间较去年有所提前。用工需求旺,不少企业节前到劳务输出地洽谈用工,节后立即启动了定向招聘、定向输送。

发生在城乡各地、各行各业的一幕幕鲜活场景,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劲与活力。

“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春潮澎湃中,举国上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广东省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多个地市、省级职能部门一把手带头立下“军令状”;上海市召开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大力提振发展信心;江苏省出台42条政策措施,通过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共同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各地召开的“新春第一会”,打响了“全力拼经济”的发令枪。

以实干开新局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抓项目、抓开工热气腾腾。

在上海浦东,总投资额约867亿元的科技和配套项目签约或开工;在江西,昌景黄高铁正进入全线铺轨阶段,这条串联起江西、安徽两省多地的高速铁路,将成为又一条连通长三角的大动脉;山东打出扩大有效投资“组合拳”, 谋划实施1.5万个左右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

全力拼经济,重“术”更要谋“道”。中央反复强调的“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提振信心不是泛泛而谈。当前,部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一些地方促进消费遭遇这样那样的困扰……直面这些问题矛盾,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各种政策举措,解痛点、疏堵点、破难点。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统筹”,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地方层面,除了抓好有形的项目建设,还聚焦无形的环境建设。“把市场化作为鲜明主线,把法治化作为基础保障,把国际化作为重要标准”“对待企业要一视同仁,兑现政策要一诺千金,流程再造要一顺到底”“一年365天每天都是‘企业家日’,企业每天24小时都能享受不打烊、不打折的精心服务”——各地举行的“新春第一会”上,一把手带头“喊话”,这种对市场主体的尊重、鼓舞,正在全国迅速扩散。

一些已出台的政策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意义,给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吃下“定心丸”。浙江杭州召开全市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解读相关政策内容,全力支持平台经济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融合发展的支撑者、规范发展的示范者。更多的地方出台政策措施,允许商贩临时占道摆摊……

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各地正在以实打实的举措强信心、开新局。

信心从未远去

高盛集团发布最新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4个季度经济平均增速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4%上调至5.2%。

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已然成为一种现象。“最令人激动的经济增长故事来自中国”,今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马科斯·特罗约说。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更加需要中国。

飞机“过水门”、走红毯礼遇、政府官员迎接……时隔3年,中国出境团队游按下“重启键”,首批出境旅游团抵达泰国、柬埔寨、阿联酋等国家时,受到当地热烈欢迎。标普全球市场财智公司数据显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来的提振,将帮助今年全球经济实现正增长。

20家“新升级”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上海亮相;法国路威酩轩集团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在海南自贸港投资兴业;商务部印发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6个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投了又投、来了还来,在华外资企业感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未来中国还将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以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经济已经闯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各项政策效果在加快显现。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迎来明媚的春光。


 

ChatGPT系列评之一 一波碰瓷又来了?警惕各类山寨ChatGPT收割“韭菜”

2023-02-26

 

在ChatGPT大火、不少头部企业围绕这一赛道官宣布局时,各种“蹭热度”的行为也层出不穷:有的推出“山寨版”ChatGPT服务,免费体验几次后高额收费;有的公司业务与人工智能毫无关联,却声称正在进行相关技术测试;还有些企业和个人正在试图密集抢注ChatGPT商标,涉及网站服务、广告销售等多个领域……

记者搜索ChatGPT相关公众号,可以找到不少“沾亲带故”的版本,Logo高度类似、形式基本雷同,但体验感却“天差地别”。有些开通会员需要收费9999元,有些只能免费体验几次就需要开通收费版,有的需要获取完整个人信息才可使用。

在资本市场,一些带有所谓“chatGPT概念”的上市公司更是在几天内或经历股价“过山车”,或收到交易所问询函。一时间,仿佛深耕技术储备、做好创新本分不是主流,趁着热点走个捷径、掌握“流量密码”才是“王道”。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之所以出现一窝蜂的不择手段蹭热点行为,无非是想利用信息差赚快钱,收割“韭菜”谋取暴利。这样的情形并非首次出现。每次有新概念成为“顶流”话题时,类似现象都会出现,量子科学、元宇宙、区块链等新赛道“火热”时,都曾有一波“硬蹭”的操作,专注于割韭菜、炒概念、蹭热度、搭便车、造故事。

然而,一旦热潮消退,回归现实的人工智能技术最终还是要比拼落地能力,以及是否能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否能够走出商业化道路等“硬性指标”。过度的炒作还会透支民众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整体信任,甚至殃及一些踏实做事的“良币”,最终带来一地鸡毛。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逾60家A股公司因涉嫌“蹭热点”“炒概念”被交易所关注或问询,其中部分公司已被采取监管措施。一些蹭热点行为不仅可能违反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法律,还可能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的一系列侵权行为。

科技创新没有什么立等可取,与其碰瓷炒作企图收割“韭菜”,最终落得一番奚落嘲讽,不如埋头苦干赢取未来!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2023-02-26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时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公共安全无小事。它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它囊括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公共活动场所安全、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安全领域,保障公共安全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近年来,党和国家把保障公共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公共安全防线越筑越牢。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出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公共安全立法、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对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让我国公共安全水平和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十年来始终保持高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仅从社会治安角度而言,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的治理不仅限于社会治安,而是拓展到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安全生产等更多领域,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餐桌安全、用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