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关于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主任会议安排,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继平的带领下,财政经济委员会(预算工委)组织部分委员和市发改委、财政局、招商局负责人,于7月11日至14日,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延川县、子长县及部分市级重点招商项目建设现场实地查看,听取市县政府及项目单位汇报和座谈讨论等形式,基本掌握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及其招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163个,总投资4539.62亿元,到位资金2053.6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1倍、3.8倍和6.4倍,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0%左右,较“十一五”提高15.8个百分点。2016年共实施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33个,总投资2474.18亿元,截止6月底到位资金305.04亿元。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序推进,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招商力量进一步加强。为了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积极作用,市委、市政府决定单设招商局,2012年8月市招商局从原市商务局分离、单独设立,在整合商务、贸促会既有工作力量的基础上,公开选调、招聘了一批业务干部。部分县区、新区、经开区也相继单设了招商局,加强了队伍建设,强化了干部培训,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业务较强的专业招商引资队伍,原来相对分散的招商“游击队”逐步转变为独立专业的“正规军”。 二是招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推行了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度,明确了市级重点招商项目在推介引进、审批手续办理、落地开工跟进三个阶段的责任部门和市级牵头领导,进一步夯实了市级重点招商项目的推进责任。建立了驻外招商机制、项目促进机制、项目退出机制、客商投诉机制、督查通报机制、“多规合一”审批等一系列制度,出台了《在延投资大型工业企业优惠办法》、《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实施办法》、《2015年促进招商引资十一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初步明确了低电价、低气价等优惠政策和执行路径。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为进一步提升项目谋划质量、提高招商水平、优化投资环境、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招商意识进一步强化。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能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亲自深入招商引资第一线。特别是市、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性地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工作,指导项目策划并经常性参加招商活动。在招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全力予以支持,协调解决重点招商项目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四是招商成效进一步显现。先后引进了安塞县王家湾风力发电项目、黄龙县界头庙风力发电站等48个新能源项目,其中在建和并网新增规模520兆瓦;引进安塞华油LNG、延长石油LNG等7个天然气液化项目,总规模达到200万吨;引进富县油煤气资源综合利用、黄陵县2×30万吨煤焦化等能源转化项目12个,投资总额550亿元;枣园文化广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成营运;华能电厂、大唐热电联产项目等一批煤电项目开工建设;阿里巴巴、京东等十余户知名电商落户延安;五矿、国开、华夏等金融基金类项目在延设立分支机构。这些产业项目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转型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在推进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谋划储备不充分。在历年引进的项目中能够真正引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发展的项目总体不多;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受审批、土地等因素影响,落地建设缓慢。二是招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招商干部专业素养不高、谈判能力不强,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新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全市“一盘棋”意识不浓。部门、县区协作不够,配合不力,招商项目同质化竞争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一些部门单位对待客商存在推诿扯皮、搪塞刁难的现象,损害了延安的形象,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五是园区建设有待加快。部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承载能力不强;准入、退出机制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