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首批整体推进县专题调研报告
|
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首批整体推进县专题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首批整体推进县改革成果,总结提炼改革经验,发现分析解决改革问题。根据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部门联席会议2020年度第二次会议精神,省水利厅组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第一调研组,一行六人开展首批整体推进县调研工作。首批整体推进县涉及八个改革县区,改革面积达218.33万亩,通过座谈交流、一对一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入调研县区、农业园区,广泛接触干部群众,与县区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责任人、乡镇从事改革工作一线干部,农业经营主体代表进行访谈座谈,全面客观摸底,掌握改革最新情况。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首批整体推进县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改革氛围逐渐浓厚,改革路径逐渐清晰,改革举措稳步推进,改革信心日益增强,部分县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一)坚持“三个导向”是推动改革切实有效方法。
首批整体推进县均以灌区为主体,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详细梳理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等基本情况,分析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现状,逐条梳理,普遍建立改革的问题清单,明确改革任务和目标。例如,宜黄县是纯小微灌区山区县,就把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维养作为改革重点。余江水管理体制改革没完成,就把改革聚焦在落实两个大型灌区的管护主体上。各县针对不同的问题清单,制定符合实际的改革任务,为县级改革推进列明时间表、画好路线图。
(二)探索物业化维养呈现出“百花齐放”良好势头。
首批整体推进县有中型以上灌区专管机构的有3个,涉及改革面积约45万亩,占整个改革面积20%。部分县区灌区骨干工程均由乡镇代管、协管,呈现管护主体“缺位”的现象。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契机,八个首批整体推进县重点中型灌区和小微灌区骨干工程发挥市场作用,以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出物业化公司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良好模式。其中,横峰县、德安县、新干县、安源区、渝水区、余江区分别委托省水投、德安县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新干县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江西昭萍水利建筑公司、新余市锦晟水利工程有限公司、鹰潭市博长工程有限公司作为维养主体,通过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职责,界定管护边界,利用物业化公司人员优势、专业优势、管理优势促进农田水利工程从“大家用,大家都不管”向“专业的人专门管”转变。
(三)结构简单的水价形成机制符合南方丰水区的特点。
首批整体推进县户均农田面积小,分布散,在土地流转率不高,无法做到计量到户及按方收费,无法实现分档水价和分类水价,还处于水价改革初步阶段的情况下,建立结构简单的具有江西特点的价格体系,实行“一区一价、一县一价”比较切合实际。除渝水区外,各县人民政府均已出台价格调整批复,测算成本水价普遍低于50元/亩,在20元/亩以下的有德安县、安源区,在20-40元/亩区间有余江区、宜黄县,在40元/亩以上有新干、安义、横峰。其中最高水价为安义县,核定成本水价为流灌48.29元/亩,提灌74.13元/亩。安义县多年来坚持向农民收取农业水费,传统执行流灌22.87元/亩,提灌11.43元/亩,水费收缴率达80%。实收最低水价为新干县,核定成本水价为46.23元/亩,考虑农民承受能力,按照传统水价实收13.5元/亩。
(四)规范农田水利维养投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显著趋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在农业,农业的弱项又在农田水利维养。以往农田水利运行维养资金投入不足,“养重于修、修重于建”的意识淡薄。首批整体推进县纵深推进改革工作,引起了对农田水利运行维养普遍重视,各县积极拓宽精准补贴资金长效渠道,规范对农田水利运行维养投入。2020年,渝水区政府安排320万元/年的财政资金预算,用于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宜黄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20万元,物业化公司融资360万元,实现了政府统筹、市场融资的精准补贴筹资机制,大大提高了农田水利维养的积极性。
二、问题和难点
经过时间的检验,首批整体推进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机制运行、执行落实、专业指导等方面仍有不到位的现象。
(一)工作推进机制作用有限。虽然各县都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但部分县主要领导仍然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目标、意义认识不到位,对政策理论理解不透,无法做科学决策。职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