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篇车俊讲话专辑

|   

 

目 录

 

2.在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21

3.在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的讲话 30

4.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的讲话 51

5.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5

6.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 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 事业大发展 88

7.当好“红船精神”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 95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01

9.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 101

10.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13

11.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149

12.在看望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人物时的讲话 156

13.在2017年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58

14.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的讲话 169

15.与自治区党委农办干部见面会上的讲话 173

16.车俊就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的讲话 179

17.车俊书记在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的致辞 184

18.浙江省代省长车俊在杭州·云栖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191

 

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

浙江省委书记 车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浙江省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到优先位置,去年11月召开了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今年2月召开了高规格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4月印发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目标、任务、举措。可以说浙江乡村振兴“四梁八柱”已经立起来了,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干”“干什么”的问题,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接下来,要弄清楚、解决好的就是“怎么样去干”“怎么样才能干得好”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全省“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中,到淳安县、建德市进行了蹲点调研,并陆续到海宁市、杭州市西湖区、余姚市、象山县、宁海县、永康市、武义县等地开展调研,先后走了下姜村等20多个乡村。我在广东、福建、贵州等兄弟省份学习考察时,还特意去当地有代表性的乡村看了看。随着调研的深入,我越发坚定地认为:浙江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一定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担当、更管用的办法,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15年,为浙江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5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了浙江的一张金名片。在调研中,我深深地为浙江农业的蝶变、农村的发展活力、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鼓舞,也为浙江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走在乡村振兴前列而振奋。

基础之一:乡村美。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我看到的是竹海摇曳、绿水清波,一派诗画江南好风光。但在10多年前,当地因为开办水泥厂和开采石灰岩矿,环境受到破坏,村民意见很大,甚至还发生群体性上访。余村许多村民至今都清晰记得,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村里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余村是浙江众多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目前,在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卫生改厕实现建制村基本覆盖,“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性改观,相当数量的乡村开展了村庄全域整治,“花在村庄里、村在花园中”处处可见。

基础之二:农民富。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曾经是因穷出名的小山村,当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茅草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2001年开始,下姜村作为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成为“了解省委决策在基层效果的一个窗口”。这些年来,下姜村经济持续发展,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村。这次我到下姜村调研时,村民告诉我,2017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578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45元。与下姜村一样,全省各地农民收入一直保持了很好的增长势头。2015年,浙江率先消除了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17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56元,连续33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5∶1。

基础之三:百业兴。下姜村的同志告诉我,2003年4月24日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村里时,先花6个小时从杭州坐车到淳安县城,又坐快艇三四十分钟到薛家源村码头,再换乘汽车翻山越岭约二十分钟才到达,非常不方便。而这次我到下姜村蹲点调研,从杭州出发一路走高速,到淳安后去村里走的也是有着“最美公路”之称的淳杨线,总共仅用了2个多小时。放眼全省,这些年来浙江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养生养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百花齐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步崛起了一大批特色村、专业村、明星村。在此基础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历史性进步,民生得到大大改善。目前浙江已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建制村客运“村村通”,2018年将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

基础之四:人文和。2004年6月,后陈村为解决村务管理混乱而成立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村干部勤政廉政、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等进行全面监督,做到了“监督看得见、权力管得住、村民做得主、发展好又快”。在调研中,村民告诉我,后陈村创造了连续十多年村干部“零违纪”、村务事项“零上访”、工程“零投诉”、不合理支出“零入账”的“四零”记录,“后陈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写进了国家法律。从我到各地调研情况看,现在的浙江农村,村庄治理的办法越来越多,干群关系、邻里关系、本地人与外来人关系越来越融洽,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文化礼堂已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书香家庭、孝义家庭、健康家庭、绿色家庭不断涌现出来,大操大办、厚葬薄养、赌博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在有的地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现象又回来了。

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时代浙江乡村大振兴

通过调研,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大战略,也是刚起笔的大文章。既然是大战略,就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既然是大文章,就要讲求高远立意和宏大格局。如果我们把乡村振兴简单地与美丽乡村建设画等号,还停留在“我们美丽乡村已经搞得这么好,再稍微搞一搞、弄一弄,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认识上,还停留在种种树、修修路、刷刷墙、清清垃圾、修修厕所这样的层面上,那就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根本谈不上走在前列,也肯定没法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省人民交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对城乡、工农关系的重塑,进而在全省来一次思想大解放,首先在乡村振兴理念上力争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突破,从而彻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路径依赖,以理念的创新引领我省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理念之一:规划先行、因村施策。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但要真正编制出既契合实际又适当超前、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好规划,是不容易的。实事求是地讲,与城市规划相比,目前我省农村规划还是一个“软肋”。为什么有的村子搞建设东敲西补、杂乱无章?为什么有些村子左看右看总觉得差不多,让人犯“眼盲”?说到底,就是规划上有欠缺。在调研时有群众向我反映,村里办事,总的盘算少了些,一些工作往往是临时起意,就算原来有规划执行得也不好,存在“翻烧饼”“瞎折腾”等现象。这再次告诉我们,把乡村振兴规划搞好,实在太重要了,在这上面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无论是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还是促进百姓增收,都要编制规划,而且要注重各项规划的统筹和融合,不能各搞各的规划,更不能让规划“打架”。我们现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一定要着眼于优化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综合考虑地域、民俗、发展水平、地方财力和农民关切,尊重科学规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照搬照抄,不搞大拆大建,切忌单一模式、千村一面。规划做出来后,就要抓紧组织实施,尽快从纸上落到地上。规划不仅要管用,还要管得住,有执行的刚性,不能现在规划了,没过多久就推倒重来,搞得劳民伤财,甚至贻误发展时机。

理念之二:抓点带面、循序渐进。集中资源和力量抓好一个点,同时发挥这个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一个面的发展,历来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在乡村振兴中也是适用的。我每次去下姜村都讲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下姜村作为五任省委书记的联系点,得到的指导帮助相对多一点,发展得相对好一些,这是正常的,也是我们所期待的;但光一个下姜村好还不够,下姜村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周边村带动起来一块发展,那才体现出我们搞联系点抓点带面的初衷。一段时间以来,我与杭州市、淳安县的同志多次探讨编制下姜村及周边地区振兴发展“1+4”规划。现在,规划已经张榜于各村,并逐步落到实处,正推动下姜村与周边30多个村在交通、旅游、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加强统筹协作、优势互补,在做强做精下姜村这个点的同时,带动周边村这个面,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是著名的“浙东红村”,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写了回信,勉励他们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在横坎头村调研时,我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挖掘红色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把横坎头村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的样板村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并发挥好榜样作用,带动四明山区的乡村乃至全省其他老区乡村紧跟而上、加快发展,打造一颗颗闪亮的红色明珠。

理念之三:内外兼修、涵养韵味。乡村的魅力不仅体现于山清水秀,更体现于文化的特色。如果一个乡村有独特的优秀文化,那就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搞乡村旅游、对外招引资金人才也就有优势。我在调研中看到,海宁市盐官古城和象山县石浦古镇坚持以文化遗产观推进整体开发,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深入挖掘当地的观潮文化、渔港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建德市乾潭镇胥江村农房改造拆迁安置项目,巧借山水、依坡就势,每幢农房都融入了大天井、小花园等元素,同时又没有千篇一律,打造成了错落有致、环境优美的杭派民居群。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就应该坚持内外兼修,既塑形,也铸魂,既重视房屋、道路、管道、绿化等硬件建设,又注重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走好文化兴盛之路。特别是要全面移风易俗,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推动我省广大农村风清气朗。

理念之四:农民主体、共建共享。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我每到一处,都与当地干部群众说,乡村振兴谁来干,农民群众是主角;乡村振兴怎么干,农民群众说了算;乡村振兴搞得好不好,农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一个村庄只要把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往往村里的事就能办得井井有条,反之靠村“两委”大包大揽,那就很难办。海宁市丁桥镇梁家墩在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坚持规划编制、经费奖励等重大事项都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环境改造提升的标准、项目、实施等都由村民决定,还组织村民监督评议队进行常态化考核,这样每个村民都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干,家家户户都建成了美丽庭院,整个村子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村。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帮助他们强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从规划的编制实施这样的大事,到文化礼堂活动安排、钥匙管理这样的具体事,都发动他们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都明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真正做到“大事一起干、好坏一起评、事事有人管”。

理念之五:固本强基、党建引领。我们常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村干部。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我在调研所到之处都看到,凡是搞得好的村子,都有一个战斗力、组织力、号召力强的党支部,特别是有一个有威信、有思路、有办法的党支部书记;相反,凡是工作没有起色、迟迟发展不起来的村子,该村党支部往往软弱涣散、在村里说话也不大管用。所以,我在调研中反复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特别是要选好育好用好管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好帮扶重点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整转工作,确保党的旗帜在每一个村子高高飘扬。“七一”前夕,我专门到医院看望了奉化区滕头村党委原书记傅企平同志,希望给基层干部传递一个积极信号。广大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下姜村提出的要求,争当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同时要有点家国情怀,要有点奉献精神,敢于亮出党员身份,敢于喊响“跟我来、看我的、一起干”,带领乡亲们共谋乡村振兴大业。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