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涛:在贯彻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座谈会的发言
|
在贯彻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座谈会的发言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王金涛
(2010年12月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是我市总结“十一五”巨大成就、规划“十二五”宏伟蓝图的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一系列决议,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会结束后,市文广新局党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会议文件和张书记、张市长和马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重点学习了涉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部分。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对会议精神的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的思路:
一、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
在广智书记的工作报告中,对今年以来的各项文化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对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和精品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认识到,上述几项工作,是我市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政府推进文化惠民、建设文化强市的重点和关键。
第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精品文艺创作,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
今年以来,我们举办了元宵戏曲晚会、民间艺术展演等20余项春节文化活动,举办了“欢乐中原”广场演出、新农村电影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作排演了大型现代豫剧《野牯岭》,并荣获“安阳杯”第四届黄河戏剧节金奖。在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人民群众依然对文化艺术深深热爱、迫切需要。以“安阳杯”第四届黄河戏剧节为例,在我市为期十天的13场戏剧演出,吸引了两万多人次,场场爆满,掌声如潮,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一票难求。不仅每场演出座无虚席,而且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不肯离开,纷纷鼓掌要求加唱,可见我市群众对文化活动和精品艺术是多么的热爱,这也对我们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和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覆盖全市、县区、乡镇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在内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中央、省、市和各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建设了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4个县级支中心和744个村级服务点,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8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364个农家书屋等,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各级文化阵地,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第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国有影剧院转企改革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去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影剧院改革方案,全力做好群众工作,平稳、顺利地实现了6家影剧院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转变。今年6月,我们发放了拖欠多年的职工养老保险、退休费等,受到职工热烈欢迎。许多职工纷纷要请我们吃饭,有的职工还给我们送来了锦旗。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几家文化企业,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拓宽经营范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业务经营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事实充分证明,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才能焕发生机、才能促进发展。
第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目标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广播电视、图书发行、印刷复制、民间工艺品和特色饮食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群体。去年以来,我们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连续两次参加深圳文博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的深圳文博会,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我市200多种文化产品参览,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额6.8亿元。我市代表团荣获本届文博会“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成为全省获奖最多的城市。由此我们认识到,文化产业必然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必然会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