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成同志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张孝成同志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2月24日)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淮南目前而言,发展是解决我市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提速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历史遗留问题攻克年“四个年”活动,文件已经陆续出台,指向很清晰,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落实好市委提出的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四个年”活动是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中,招商引资是发展的大引擎,项目投资是发展的主抓手,营商环境是发展的强保障,攻克历史遗留问题就是扫清发展的“拦路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从2015年开始,每年出台的第一个文件都是招商引资文件,召开的第一个大会都是招商引资大会。今年的会议比往年召开的更早,既是总结会,也是部署会,更是动员会,就是要在全市上下营造“人人关注招商引资、人人支持项目建设、人人关心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刚才,春华副市长通报了2017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王崧副书记宣读了2017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县区、园区代表和市直单位、招商工作队代表都作了发言,我完全赞成。待会沈强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务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第一,聚焦新形势,进一步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招商引资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大工程。我国能够用40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其中招商引资功不可没。纵观全国其他发达地区和兄弟城市的经验,招商引资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来抓,举全市之力推进,其目的就是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来实现经济转型的大提速。
首先,从工作成效看,招商引资是支撑淮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去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的决策部署,用新常态、大逻辑来研判招商形势和动向,与自身比,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目标超额完成,引进内资786.92亿元,利用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到位资金457.5亿元,实际到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39亿美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4.8%、107.7%、103.7%。二是机制更加健全,建立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六个一批”推进机制、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政策扶持评估机制,完善了招商工作调度机制。三是投资实现突破,新洽谈项目首次突破2000亿元,新签约项目首次突破1000亿元,新开工项目总投资突破600亿元,均创历年新高,助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21.8亿元,为实现“双千亿”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从发展形势看,招商引资是实现淮南跨越赶超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省竞相发展的格局愈演愈烈,现阶段而言,比拼的就是投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发展,这其中支撑在项目,项目的关键在招商。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光当成口号喊,要通过实际行动把土地出让出去,把厂房建起来,把产品输出去,以此来获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虽然我们去年实现了“双千亿”目标,但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增速仍处全省后进位次,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增量,这个增量怎么来?我想关键一招还是要靠招商引资。从全省来看,目前我市经济外向度仅为1.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2017年,利用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到位资金457.5亿元,居全省第13位,前12位的地市到位资金均已超过500亿元,其中合肥、芜湖已超过千亿元;实际到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39亿美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5亿美元,总量、增幅均居全省第13位。进位和提量的压力巨大,都在倒逼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抓招商引资。从自身工作来看,招商引资过程中还有氛围不够浓、认识不到位、对接不到位、项目质效不到位的问题,呈现出新项目少、大项目少、工业项目少、建设周期长的现象。有的招商引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甚至需要两年或更长时间。去年新签约、新开工的项目中,能够称得上大项目的少之又少,引进的工业项目总量依然不多,引进国内500强企业、民营100强企业没有实质性突破。这其中虽然有客观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主观不够努力,如果放任不管,如果思想认识再不提高,必然错失新一轮发展机遇,结局只有一个,只会被越甩越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