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邮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高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非常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高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准确研判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经受住了一场场严峻考验,成功夺取了一项项喜人成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战”,我们守住了全年“三零”的“净土”;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大考”,我们摘取了扬州首家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肩负推动“双胜利”的“大任”,我们全面落实了“六稳”“六保”任务,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扬州领先位次,荣列中国工业百强县第55位、中国创新百强县第44位;呼应连淮扬镇高铁全线贯通的“大势”,我们同步建成投用高邮“双站”、综合客运枢纽和邮都大道,“运河古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一年来,我们顶住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等诸多不利影响,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839亿元、可比价增长3.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9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481.7亿元、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93元、增长4.8%。
一是坚持抓服务、促发展,经济质态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全面增强。疫情发生后,在扬州率先出台“扶企稳岗15条”,发放各类政策资金2.7亿元,争取中央直达资金6.7亿元,全面减免缓缴社保费,减税降费7.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亿元,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3万户,新增就业岗位1185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7%的低位。开展金融机构“挂联百企百日赛”,帮助企业融资28.8亿元,利率平均下降18%,民生银行入驻营业。建成投用新政务服务大厅,实体化运作审批代办中心。实施市场准入领域“一证化”改革,启动建设工程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完成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争取省点供指标858亩。推进“鱼跃龙门”上市行动,日兴生物成功报会。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走百企解难题”活动,工业开票净增110亿元,增长12.8%、列扬州第一。“十亿方阵”企业增至8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0亿元,盂城驿景区创成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清水潭度假区创成3A级景区。实现建筑业税收8.7亿元、增长14.9%,水建公司晋升水利水电总承包一级资质。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推进聚才创新工程,荣获“中国好技术”3项,入选省级科技副总94人。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省示范智能车间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众创空间3家,获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48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左右。
二是坚持稳投资、强后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六个一”模式凝聚招商合力,成功开拓成渝经济圈新阵地,新签约产业项目155个,中节能太阳能等百亿级产业项目招引实现重大突破。到账外资1.5亿美元,超目标任务50%。在扬州开展的两场招商引资“擂台赛”中连夺“红旗”。项目实施效率提升。强化“五个一”机制打造产业高地,重点经济板块以产业招引项目、以项目集聚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常态化开展季度冲刺赛加大项目引建力度,3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扬州“三新”项目完成率居各县市区第一。中环艾能项目一期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高邮速度”。载体能级全面增强。指导“三区一镇”谋划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专项政策,设立配套基金,组建招商公司,提升产业培育效能。“三区一镇”完成全市列省及扬州新开工项目任务总数的71.4%,三大园区工业开票占全市总量的65%,开发区、高新区在全省综合排名分别前进3位、2位。卸甲、龙虬、三垛等市级产业园区功能不断完善。
三是坚持补短板、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老旧小区改造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S333东延建成通车,通扬线“五改三”整治5座乡镇桥梁主体完工,高邮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有效突破。完成主城区河道水质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
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