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加入我们
×

2021年海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巨大考验,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南通市委、市政府和海安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8亿元,增长6.2%;在减税降费17.8亿元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5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519亿元,增长7%,其中工业投资313.3亿元,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亿元,稳中有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97元、24987元,分别增长4.5%、7%。在南通市聚焦“三个全方位”、比学赶超争先锋发展指标月度评估中持续位居第一。被表彰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历经汗水浇灌,成功收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榜、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工业百强县市排名中分别列第24位、第7位、第17位。 ——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常态化防控机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防控策略,牢牢守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通过艰苦努力,从1月24日确诊首个病例,一周内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一个月内实现本地确诊病例全治愈。11名医护人员临难不惧、逆行出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款捐物,有力支援湖北抗击疫情,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海安贡献。加速健全公共卫生应急、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成南通首家县级核酸检测实验室,市应急医院、4家二级区镇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及核酸检测实验室全面布局。不失时机、动员部署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春季农业生产等工作,市财政设立1亿元应急纾困资金,争取抗疫特别国债3.7亿元,迅速出台支持企业抗疫情稳发展“18条”、支持服务业企业健康发展“10条”、支持建筑业健康发展“11条”、助企稳岗“8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企业共计获得稳岗返还资金2118.9万元、抗疫贷款234.8亿元。扎实开展消费促进季活动,累计投放消费券1145.8万元,拉动消费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月中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7月份各行各业全面恢复正常水平。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9万户,累计13.5万户,增长26.9%。 ——实体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积极主动应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坚持阳光普惠与精准滴灌相结合,推动实体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预计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300亿元,增长15%,总量南通第一。工业规模企业、亿元企业分别达1102家、280家,均居全省第一方阵。深入推进“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应税销售超10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企业分别达20家、12家、7家、3家,其中天楹集团超210亿元、跻身《财富》中国500强。新增省级军民融合创新平台1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12家。开发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区获评国家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示范基地。跃通数控创业板报会;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3家、总数18家,均为南通第一。现代服务业提效增能,预计实现应税销售1850亿元,增长12%。商贸物流园蝉联全国优秀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基地到发量突破100万吨,凤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1.3万标箱,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区贸易额达3亿美元,新增4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软件科技园获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家具、石材、五金机电“三大博览会”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