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会评论文章汇编(19篇)

|   


 

【两会热评】XX: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提高教育质量与促进教育公平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五年来主要工作时指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自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以来,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有质量教育、更高质量教育等概念与促进教育公平、公平教育、更公平教育等概念多次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教育和财政政策经过长期实践发展渐成体系。教育作为民生支出的第一大领域,教育财政支出在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各领域中占比最高。自2012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已经连续11年高于4%,且还在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支撑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也为实现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公平、高质量劳动力供给提供了经费保障。

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23年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支出重点用于:一是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二是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100亿元、增加30亿元,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三是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等。四是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安排720亿元、增加32亿元。五是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加大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目标、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发展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人才队伍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上述作为多种形式表达的政策话语被高度凝练、统一概括至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与实现更加公平的教育之中。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学龄人口呈现减少趋势,为进一步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带来了契机。今后,我国政府要继续深化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是经费投入要注重促进教育质量与公平并举。首先,各级政府要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等问题,更加关注教育机会平等,让弱势群体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成果。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加大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贫困家庭、孤残儿童等弱势儿童的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其次,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完善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模式,各省应从实际财政状况出发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供给模式;允许差异化的同时,始终确保课后服务的公益属性和民生属性;构建多元经费投入模式,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供给的稳定性和充沛性;追求教育公平,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课后服务费用减免力度。

二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财政拨款机制。首先,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可逆,人口流动的趋势、城乡教育格局的变化,扩大了人口流入地与人口流出地财政教育支出之间的差距。要解决这类问题,未来教育经费的拨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跟着学生走,这就需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支出责任,提高教育转移支付的合理性和精准度,健全“学生与经费挂钩”的财政激励机制,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人口流入地市县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补支持机制,促进教育领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提速增效。而人口流出地政府缺乏教育支出动机,既有转移支付体系和地方治理模式也亟待改革。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拨款机制还需要在教育系统内部,打造更具办学活力,更能满足高质量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模式,这需要进一步推动教育财政制度改革,支持学校更加主动去回应家庭的个性化教育诉求,构建基础教育阶段多样化的教育发展格局。

 

三是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首先,伴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通过财政经费保障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其次,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产业资本、技术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作用,构建职业教育人才与市场对接的通道。最后,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效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在此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双一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


 

【两会热评】XX: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应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本年度工作的建议中提到“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将产业政策的安全目标提升到与发展目标相一致的高度,表明今年外部形势更加严峻,国内外博弈的剧烈程度将更加突出。“发展与安全并举”是化解当前中美科技战全面加剧,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有效实现产业良性发展的现实要求,而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安全并举,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行的关系,使“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行之有方。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是保证国家产业链安全、夯实现代化产业基底的重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先导性,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重塑各国比较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产业发展新突破的有力抓手。产业政策要实现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必须要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协同发力。一方面加速实现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推进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兴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并通过产业关联、辐射带动机制撬动全局,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

二是处理好内循环和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关系,使“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行之有力。在新的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形势下,实现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需要各种资源的有力支持,对外对内都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格局,吸纳整合一切发展资源为产业发展所用。对外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落实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力度。通过有效利用全球技术、人才、服务等,提升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安全性。对内优化市场和竞争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调动市场微观主体的投资、创新活力。

三是处理好产业政策与其他政策协同发力的关系,使“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行之有效。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需要与金融和财税政策相互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引导投资方向、优化创新环境。通过创设支持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发挥“资本引擎”效应,推动企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运用研发投入增量补助、核心技术攻关激励等一系列科技奖补政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两会热评】XX:持续优化经营环境和政策支持,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稳就业任务艰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这一目标的实现,需依赖中小微企业的平稳发展,我国将继续优化其经营环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减轻其面临的困难。

一、政策改革和数字技术便利经商办企业,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7亿户

一是保持政策连续性和协调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2020年,我国推动一网通办,促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复业。2021年将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对中小微企业实行简易注销制度;2022年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2023年我国政府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多年来,我国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从60类减少到10类。商事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后,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目前的平均4个工作日以内。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7亿户,是十年前的3倍。

二是利用数字技术便利经商办企业和企业发展转型。数字技术将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转型,产业数字化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智慧政府的建设提升公民和企业的办事效率,目前,90%以上的政务服务已实现网上可办,“跨省通办”范围扩大。财政票据电子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等提升了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财政资金的收付款效率极大提升,安全性有了极大保障,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宏观政策组合帮助企业获得经营资金、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持续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2020年我国政府减免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2021年延长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提高其增值税起征点,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时,优先安排对中小微企业的退税。我国提高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并阶段性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2022年全年我国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2023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二是帮助中小企业以低成本获得经营所需资金。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设立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扩大贷款总额,对普惠小微贷款实施了阶段性减息。同时,扩大政府融资性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对小微企业或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范围,降低了企业的用资成本。2022年,我国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三是调整社会保险缴费比例或实施阶段性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2020年2月,我国政府出台措施,允许各地可根据疫情影响和社保基金承受能力,阶段性免征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2021年和2022年,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现在,我国已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


 

【两会热评】XX: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夯实发展内生动力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