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会学习汇编(7篇)

|   


 

两会学习丨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明确指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遵循,切实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为“农业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有效举措,农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过去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项“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然而,建设农业强国任重道远,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农民增收难、农业发展方式较为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谆谆嘱托,令人警醒。

民以食为天。建设农业强国,首先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俄乌冲突让全世界都清醒地看到,一有风吹草动,国际粮食市场就会剧烈波动,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靠“买”绝不能解决问题,自给才能确保粮食供应不出现风险。必须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要求,“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因此,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还必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等。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昭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湖广熟,天下足。近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殷殷嘱托,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产量连续实现超600亿斤。在农业科技方面,无人旋耕机、“现代化无人育秧工厂”、智慧农场等竞相亮相;在精细农业方面,打造了“两茶两油两菜”等特色品牌;在产业发展方面,着力建设优质湘猪、早中熟柑橘、“五彩湘茶”等国家级产业集群。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湖南农业农村面貌正不断重塑。

东风浩荡,使命催征。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黄金时节,全年粮食种植任务正加紧分解到位,高标准农田建设纷纷启动,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条不紊推进,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提前布局,春风吹暖的三湘田野一片忙碌景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南农业现代化蹄疾步稳。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根基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厦才能坚如磐石、稳若泰山。这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底气,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牢记嘱托,铆足干劲,我们一定能够书写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崭新篇章,垒筑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地基。


 

两会学习丨加强党的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百年以来党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事实。同样,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键在党,根本保证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对推进高质量发展之核心与关键的深刻揭示,是我们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到“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开启崭新篇章。这是一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深刻变革,注定了前方并非一路坦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国发展遭遇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推进高质量发展,观念的生根、措施的落地,我们还面临爬坡之难、逐浪之险、夺隘之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必须”,即“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四个必须”的要求落实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员干部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有多深、自身有多硬,高质量发展的进展就有多快、成色就有多纯。这需要勇于开展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破除封闭狭隘、自甘平庸、因循守旧、急功近利等阻碍发展的“软肋”,这需要“牢牢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惟有党建的高质量,才会有发展的高质量。

今年正值换届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加强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展要走上“高质量”,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战略视野必须同步提升,努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努力学习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提升新形势下领导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斗中学会战斗,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土、助力添彩。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党的百年奋斗,就是一次次栉风沐雨的行进、一场场破冰突围的蝶变、一曲曲劈波斩浪的辉煌。从又一个春天出发,“中国号”巨轮又开启了新的航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方向不偏、风雨无惧,就一定能够抵达高质量发展的蓝海。


 

两会学习丨坚定不移向制造业高峰攀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既是对江苏的要求,也是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根本遵循。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制造业稳,实体经济才稳。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关键在制造业,重点也在制造业。看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史性交汇,指引制造业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进军;观短板,在自主创新、资源利用等方面,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差距。眼下,正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亦面临着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宝贵机遇。

2023年开春,各地密集发布重大项目清单、推进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拼经济”成为不约而同的关键词。拼经济,首要拼实体经济;搞建设,必须聚焦制造业的主战场。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谋势、蓄势、聚势,大江南北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一直以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湖南发展的突出优势。2022年,工业“压舱石”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2%,其中制造业占全省GDP比重达28.2%;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湖南制造”名片闪耀全球。“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殷殷嘱托,也是湖南在激烈竞争中争得优势、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潜力所在。

经过多年发展,湖南制造业发展已颇具规模,产生集群效应,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参与全球制造竞逐的“硬核”实力,但短板仍需加速补齐、基础还要着力巩固。跳出短期看长期,紧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持创新升级的战略定力,不断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智能水平、绿色意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赢得发展先机;透过局部看整体,不满足于一时的销量数据,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把自身摆到全球化坐标中,瞄准“全球先进”发力,才能逐步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时未及,以势待时;时及,以时取势;时及,势备,事谐矣。近年来,无论是巩固提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老三样”,还是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等“新三样”,湖南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加速布点、落子如飞,瞄准的正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看大局、看长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南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提高的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塑造的是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一分钟,自主研发的商用磁浮列车3.0版可前进3333米;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两会前夕,一则《湖南“时间”,中国力量》的短视频刷屏网络,尽显“湖南制造”的魅力。准确把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朝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峰不断攀登,“湖南制造”将进一步筑牢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为湖南抵御风险冲击、构筑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夯实底气、激扬信心。


 

两会学习丨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嘱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何为老百姓的事?说到底就是让人民幸福安康。日常生活中,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幸福安康,寓意着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基层治理是为民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它既不能简化为基层政府治理,也不能片面理解成群众完全自治,必须形成并完善以党的领导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为支撑的治理体系。从长沙市望城区的党群理事会到浏阳市各村组的屋场恳谈会,从怀化基层网格微治理到长沙县网上工作云平台……湖南生动的实践充分证明,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双轮”“两翼”。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完整下载本文需要VIP会员才能下载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