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管理和谐长效发展的思考

|   
推动城市管理和谐长效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市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同当前城市发展形势的要求相比,同市民的需要相比,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城市管理的和谐长效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经济的承载力和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以建立多元化的城市管理模式为向导,突出创新经营管理理念   **市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不适应”上:一是管理投入上的不适应。按市区每2500人拥有1座公厕的标准,**市应至少建设公厕50座,实际数量不到30%;垃圾中转站数量不到应设置标准的50%;环卫设备年久失修,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滞后。二是管理模式上的不适应。“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的观念根深蒂固,没有统筹考虑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究其根源,是没有转变城市经营管理理念,走多元化、市场化经营管理城市的路子。   城市经营管理是改善城市软环境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应把创新城市经营管理理念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一是政府要由城市管理的直接投资者转变为引导投资者。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改政府直接投资为间接投资,由原来的建设项目经营者转变为整个城市建设管理的总体设计者和项目投资与实施的调度者,应通过制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城市管理活动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通过拍卖、出售、租赁、重组将低效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权推向市场,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和运行效率;通过对**城区大型户外广告位、路灯灯箱广告位、公交车辆车身广告位经营权及城市道路冠名权实行公开拍卖,将城市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使城市资本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二是城市管理模式要由传统化转变为多元化。进一步转变“政府包揽、垄断经营”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开放作业市场,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市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渣土管理、市政设施维护等,应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承担管养维护工作,实行建管分离、管养分开,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进一步创新城市供排水管理机制,组建市供排水集团或公司,探索建立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回用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三是城市管理部门要由建设主体转变为监管主体。城市管理部门要科学制定专业企业监管办法、工作标准和经费核算体系,科学测算各专业工作的作业标准和劳动定额,并做好环卫、园林、市政作业任务的委托管理和招标工作;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考核检查制度,制定出各专项工作考核检查的具体办法,认真组织考核检查,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同时,要力争利用2至3年的时间改革完善现有的街道管理体系,实现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工作重心转移到辖区内专项管理和社会服务上来;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将该回归部门管理的一些职能回归相关部门,将该管的事管起来;该由市场和社会办的事情,要尽快剥离出去交给市场和社会。   二、以建立高效能的城管运作机制为动力,突出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当前,**市城市管理更深层次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从横向看,城市管理的权限分布在市城建、建设、城管、公安、工商、环卫、环保等部门,各城管机构职能交叉重叠,缺乏第一责任人,分散管理情况严重;从纵向看,推行相对集中行政执法进展缓慢,事权划分不够明晰。其原因是现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弊端,没有顺应综合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改革方向。   对此,我们应按照“属地管理、同城同策、重心下移、分级负责、条块结合、责权一致”的原则,一是加强对城市管理部门的改革。完善“两级政府(州、市),三级管理(市、街道、社区),四级网络(街道、社区、州直部门、市直部门)”的“大城管”格局,关键要以市级城管部门改革为突破口。首先是强化市城管局职能:将市城管局升格为集权度较高的综合性城市管理机构,承担全市城管工作的综合协调、执法监督和考核评估职能,


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您可以加入VIP免费下载本篇文档
开通【VIP会员】免费下载
立即赞助VIP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